标签:
价格战电商物流杂谈 |
分类: 互联网热点关注 |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分析师 刘波
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京东、苏宁所争夺的,是高度重合、低粘度的用户群。
为什么是价格战,不是物流战等其它的方式?
企业以低价格获取竞争优势是一种周期短、见效快的策略,电商却把它作为一种长期竞争策略来操作执行。刘强东8月14日在微博中宣称,“京东大家电三年内零毛利!如果三年内,任何采销人员在大家电加上哪怕一元的毛利,都将立即遭到辞退!
如图2所示,纵轴即P轴为价格轴,横轴即Q轴为销量轴,电商的销售曲线为S1,在低价格的策略下,价格为P1,其对应的销量为Q1,那么电商的销售收入为举矩形P1AQ1Z的面积,此时,电商企业是亏损的,电商的发展需要不断“烧钱”,走资本驱动的模式,时间久了必定难以为继。一些资本实力弱小的电商会逐渐退出,此时,市场上电商数量减少,电商的销售曲线S1将会发生右移,变为S2,其价格也会回归相对合理,变为P2,其销售收入矩形面积P2BQ2Z,实现盈利。
我们再来看看图3,同样的道理,电商推出商品价格为P,对应产量为Q1,其销售收入为PAQ1Z,在不实施低价格策略的情况下,而其他电商推出的产品价格相对低廉,那么该电商销量Q1就会较低,在这种情况下,电商也是亏损的。要实现盈利,在同样销售价格P的前提下,销量由Q1提高至Q2,即将销售曲线右移至S2,电商需要加大对物流配送、购物信息服务等领域的投资来提升用户体验,而这是一项长期的商业工程。
综上,我们来比较上面两幅图代表的两种模式。两者都要实现销售曲线的右移,但其驱动机制截然不同,图2是要通过低低价格设置行业壁垒,在阻挡新电商进入的同时拖垮竞争对手,谁资金链断裂谁出局。图3是通过物流优化等改善用户体验,获得更多的客户资源,谁带来更佳的用户体验谁胜出。拼价格手段“简单粗暴”,立竿见影,消费者用鼠标投票,谁便宜点谁;拼体验需要系统谋划,长期推进,消费者综合价格物流等因素,谁带来更优体验找谁。
其实,在线上价格“血战”吸引大众眼球的同时,线下竞争同样进行着“暗战”,京东近几年一直在加大对物流配送环节的投资,有消息称其融资15亿美金自建物流仓储网络体系。而物流体系建设周期长且耗资巨大,可见,在短期内,电商之间的竞争焦点还在价格上,这也就决定了电商都要通过不同渠道去融资筹款,价格战也就成了今天的“比比谁降的更多”的胶着局面,而一旦有电商通过物流等不同形式有了更加优异的用户体验,谁也将赢得战争。
电商战争,线上价格是“量点”,线下体验是“亮点”。
(中国互联网数据平台(http://www.cnidp.cn/;http://互联网数据.中国)——免费、开放的第三方互联网统计数据资源,欢迎注册使用,数据引用请注明出处)
后一篇:网站集群——用户黏性的保护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