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陈建功
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底,中国网购用户规模达到1.94亿,CNNIC刚刚推出的中国互联网数据开放平台(www.cnidp.cn)显示,过去一周平均每天访问在线购物网站的用户则超过4000万[1]。
与此同时,CNNIC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使用手机上网购物的网民却只有2300多万,在手机上网的网民当中的使用比例仅有6.6%。那么手机对于电子商务、甚至传统商业而言,究竟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美国互联网研究机构pew
internet刚刚发布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在圣诞节前后的一个月内,超过半数的手机用户在店内购物时会通过手机寻求帮助。其中,24%的人会通过手机上网查看商品评论,25%的人会使用手机比较价格[2]见下图)。

而经过这样一番信息搜集之后,只有大约三分之一的人会坚持原来的购买行为;而37%的人会放弃这个商品,19%的人会通过网络购买同一商品,8%的人则改换到其他店铺购买同一商品(见下图)。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随着手机功能的不断增强,定位功能、罗盘功能、照相功能、物品标识码识别功能等纷纷被内置到手机之中。而一些移动互联网应用也在不断发展,比价服务、评论功能越来越方便用户使用。
我们知道,现在很多的手机客户端能够提供多维度购物比价服务的移动商务服务(服务模式见下图)。

假如你在一家商店看中了一件上衣,便可以使用摄像头扫描它的条码,比价服务能够帮你连接到网上,查询各个网上商店该产品的价格,也可以结合GPS对你的定位,告诉你离你最近的其他商店的该产品的价格;还可以查看其它买家对该商品的评价,从而提供更多的购物参考。
当手机参与到用户的购物过程中时,我们从前面pew的数据可以看出,很多用户的购买行为将会发生重大变化。对很多商家而言,甚至可能意味着大量的用户的流失,这对任何一个商家而言都是灾难性的。
传统互联网挑战的课题尚未找到满意答案,移动互联网挑战又至,传统商业企业如何应战?我们拭目以待。也希望更多的专家学者共同思考、探索,寻求破题之道。
(“中国互联网数据平台(http://www.cnidp.cn/;http://互联网数据。中国)”——免费、开放的第三方互联网统计数据资源,欢迎注册使用,数据引用请注明出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