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池大治
一直看消息称联通3G将于10月1日正式商用,终于等到十一长假里,可以寻一寻真正的联通3G服务。于是笔者随处走访了一下,结果仍是大失所望。3G这个词在中国已经叫了小十年,发牌也是千呼万唤始出来,本以为运营商们会摩拳擦掌大干一番,结果还是一次次地失望。姑且不谈3G的存在意义,但既然大幅的广告已经发出去,为何一再吹号角,而不发兵?而总是让几个小卒长期探路?
前面已经写过博文,分析运营商推出的资费策略与市场缓进的原因。运营商的策略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在大呼“正式商用”之后,仍然还是蹒跚走路,就有点难以理解了。本文不是推出新观点,而向3G的关注者们,汇报一下十一期间笔者的所见所闻。
第一个要谈的,就是上边这位中国联通。感觉这次的商用还是个幌子,除了调了一下资费,没有其他特别的变化。还是营业厅发号,还是那种服务态度。虽然网络覆盖面不断增加,但真正需要3G的地方,网络质量感觉不到明显的变化。好钢用在了刀把上。看新闻说上海IPhone节间预售1000部,不知道是真是假。
中国电信在十一期间也自然有所动作。营业厅我没去,但是看到的线下活动不少,校园里、苏宁边,都能看到中国电信的身影。但相对于3G上网速度提升和网络覆盖增加这些事件,“电信新老移动手机用户接听电话将实现全部免费”对于老百姓来说更为“忽悠”。
中国移动本来是内功最强的,但在3G发展上,一直处于技术劣势,但是188号段的“动感地带”在十一前的推出,让人明显感觉到中国移动真的要“不择手段”了。之前运营商一直担心的3G对2G的冲击,似乎轻轻地化解了。这样一来,用户在资费不变的情况下,选择什么号码并不所谓,而移动也为发展学生用户中“真正”的3G客户打下伏笔。不过几万个号码,还是少了些。
在运营商还是“暧昧”地竞争时,终端厂商倒是铆足了劲,有了更多的转变。首先是DELL在节前宣布发力手机市场,与中国移动展开合作。DELL在几年前也做过智能PDA产品,不过市场状况并不理想,这次能和中国移动绑定,兴许是个机会。NOKIA在迟疑了许久之后,我们终于在大街上看到了NOKIA的手机广告,这次可是标上“3G”服务,看来强大的NOKIA在3G终端上要大干一把了。虽然运营商一直强调把控终端的重要性,纷纷推出有“特色”的手机,Ophone与定制的Iphone是最大看点,但NOKIA在终端的影响力,是绝不可以小觑的。
中国的3G市场,真是有看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