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NIC互联网发展研究部分析师 徐国鸿
近日,国务院新闻办、工信部、公安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等7部委连续公布了一批存在“大量违反社会公德、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低俗内容的网站名单。其中,搜狐、腾讯、百度、网易、Google等众多知名互联网公司均“榜上有名”,原因大多为博客、相册、个人空间等,由网民自行上传内容的频道内存在违规色情内容,同时在接到举报后“删除不及时”。
诚然,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青少年上网比例在逐步递增。整治互联网不良内容对于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环境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虽然这次曝光了12家知名网站,但是徐国鸿认为,如果对网站“低俗”内容界定不清,或者说广大网民并不了解哪些内容属于“低俗”内容范围,可能并不能彻底杜绝不良信息的不断涌现。更何况,每个网站维护人员是非常有限的,而他要面对的网民是数千万之多,很难做到第一时间内发现并删除不良信息,而且由于不同的人对发布信息理解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其操作上尺度难以把握。久而久之,会给广大网民留下,网站随意删除网民信息,互联网不能真实自由反映民众心声的想法。如果这样,互联网作为真实反映广大民众诉求的渠道将会受到大家的质疑,这将不利用整个社会文明的发展。
徐国鸿认为,要想从根本上杜绝“低俗”内容,单纯让网站管理人员成为专职网上“警察”,整天就是在网上到处审查信息(当然必要的检查还是要有的)是不够的,应借鉴大禹治水的思想,易疏不宜堵,寻找其产生的根本内因。
具体解决措施:应该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行为道德规范,对“低俗”内容做一个严格的界定。让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哪些内容是不良信息,是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传播这些信息将违反社会公德,通过营造社会舆论氛围来规范信息发布者的行为。慢慢的,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风气之后,在网上发布“低俗”内容信息的自然也就会少很多了。
当然,对于有些网站刻意通过引导或放纵部分网民发送“低俗”内容来增加点击率,进而达到增加其经济效益目的的行为要给予严厉的打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