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乡会

(2009-06-18 17:24:37)
标签:

老乡

家乡

土话

祁阳

同学

聚会

杂谈

分类: 家乡亲情

     我们公社虽然小,但在省城工作的人却不少,有好几十号人,至于具体有多少人,我又不太清楚,因为我们从来没有在一起大规模地聚会过,也没有组织类似的老乡会之类组织来联络。

    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是由我们那地方人的禀性决定的,我们那里的人都不喜欢张扬,各干各的,虽然不相互拆台,但也不怎么齐心,也就是老乡观念不是很强;二是缺乏一个热心的牵头人,大凡老乡会也好,同学会也好,关键要有两个人,一个是热心的牵头人,也就是秘书长之类的,才能把大家组织起来,经常开展一些活动;一个是有一定影响的领头人,也就是会长之类的,这样的人或当了大官有权,或发了大财有钱,这两个人我们都找不到。估计是水土问题,一方山水养一方人,我们那里的人读书做学问可以,但做官和做生意则不怎么样,因此,大家都比较平淡,既没有当大官的,更没有发大财的。

    我们公社目前在省城的人大约有三拨人,第一拨是50后的,他们都是1978年恢复高考时就考上大学留在省城的,他们曾经是我崇敬的对象,正是以他们为榜样,我们这批60后的第二拨人才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和中期奋发努力,步他们的后尘而进入了省城,这拨人应该最多;第三拨人是70后与80后,他们到省城的时间比较短了。

    或许是所谓的代沟问题,这三拨人内部之间还是互有往来,搞一些小型的聚会,但拨与拨之间就很少有往来了,比如我就从来没有参加过50后那拨人的聚会,甚至20多年来从来就没有见过他们那些人,我也很少参加70后那批人的聚会,很多次他们70后的人在一起吃饭,要我去参加,我都以各种理由推脱,我参加的也只是我们60后这拨人的小型聚会,每当外地来了同乡加同学,我们都会在一起聚一聚。

    前两天,小学同桌徐和中学同桌陶来省城出差,在徐同桌的提议下,终于把几位50后的大哥级的同乡召集起来吃了一顿饭,做生意的郑老板来了,做研究的张博士来了,做学问的徐教授来了,这是我第一次在省城见到他们。大家在一起说家乡的话,聊家乡的人,谈家乡的事,猜家乡的拳,非常亲切,非常放松,也非常开心。

    临别前,几位大哥嘱咐我们今后一定要加强联系,多聚一聚。是啊,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旺,下次聚会的时候,我们一定还不要忘记叫上那些70后和80后的小弟弟小妹妹们,他们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我们老乡的希望就寄托在他们身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县太爷
后一篇:父亲匆匆来长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