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清明,今又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时节,又想起了那些逝去的亲人。
清明时节,想起了奶奶 ,奶奶去世整整29年了。29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奶奶的记忆依然留在我的心里。奶奶一辈子含辛茹苦把我们10多个孙字辈一个一个地带大,如今,我们长大了,奶奶一个人却长眠在老家那一个山冲 里一个叫做桃子皂的山坡上,虽然现在是桃花盛开的季节,然而那个山上并没有桃树,更没有桃花,奶奶在那里十分孤独,十分冷清。
清明时节,想起了外公,外公去世快27年了。外公一辈子住在那个贫瘠的石头山上,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在石头缝里种上了高粱、玉米、红薯。正是那些高粱、玉米和红薯的接济,才使我们度过了那个饥荒的年代。如今,我们生活好了,不再吃高粱、玉米、红薯了,外公却长眠在那个叫城墙岭的石头山上,守望着那石头缝里依然十分贫瘠的土地。
清明时节,想起了外婆,外婆去世24年了。外婆一辈子用她同样勤劳的双手,与外公在那个石头山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纺纱织布,节衣缩食,哺育了母亲、姨妈和两个舅舅,又带大了她的三个孙子孙女和九个外孙。如今,儿孙们都离开了那个石头山上,搬到了山下和城里,过上了幸福生活,外婆却长眠在那个石头山上陪伴着外公。
清明时节,想起了爷爷 ,爷爷去世21年了。爷爷一生的大部分时间献给了山区的孩子,也培养了我们自家的这些孩子,他教我们识字,教我们数数,也教我们为人,教我们做事。如今,学生毕业了,桃李满天下,我们自家这些孩子也毕业了,走出了老家,爷爷却长眠在老家那座叫杨家皂的山上,守护着那一座水库,望着那一条小溪和那一片田野 。
清明时节,想起了妻子的外公和外婆,外公去世24年了,外婆去世11年了。妻子的外公我虽然没有见过,但从那些老照片上可以看出,他是一位慈祥而和蔼可亲的老人。60多年前,外公与外婆从河北南下来到湖南,从此把自己的大半辈子献给了湖南,如今他们俩长眠在怀化辰溪县城郊的一个山坡上,守护着湘西的大山,望着那滔滔北去的沅江。
清明时节,想起了妻子的爷爷和两位奶奶,爷爷去世12年了,两位奶奶也分别去世10年和4年了。爷爷解放以前在部队时时面临枪林弹雨的危险,解放以后因历史问题受尽折磨。两位奶奶一生更加凄苦,一个奶奶一辈子大部分时间独自一个人在湘乡农村老家放牛,一个奶奶跟随着爷爷从江浙来到湖南,哭瞎了眼睛。如今,他们仨叶落归根,长眠在老家湘乡那片青山绿水之间。
清明时节,想起了妻子的舅舅,舅舅去世两个月了。舅舅年轻的时候。响应国家的号召从省城支边来到辰溪,从此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湘西,献给了大山,献给了沅水,一辈子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没有索求,没有欲望。如今,舅舅长眠在怀化郊区的钟坡山上,望着湘黔铁路上那开往省会长沙和他的老家河北邯郸的列车。
清明时节,想起了婶婶,婶婶去世一个月了。婶婶20岁那年嫁给了叔叔,来到我们杨家,从此起早贪黑,劳作了一辈子,受苦了一辈子,没有吃过一顿好饭,没有穿过一件好衣,受尽了生活的煎熬和病痛的折磨,没有出过远门,没有坐过火车,没有见到外面的世界。如今,婶婶长眠在生产队那片油茶林里,隔着那一段湘江 ,望着她的娘家。
清明节到了,愿逝去的亲人在另一个世界好好地休息,不再劳累,不再挨饿,不再受苦,不再病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