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他是儒家理学的开山鼻祖,一般人可能不熟悉;但如果说他写过《爱莲说》,那么很多人一定看过。作为理学开山祖,他被后世的程颢、程颐、朱熹等理学大师推崇备至。但在同时,这些理学大师对于周敦颐的身世——特别是周敦颐的母亲,却很有些羞于启齿的味道。在湖湘讲堂近期热播的《理学开山周敦颐》中,王立新教授提到,朱熹的弟子度正修撰了周敦颐的年谱,将周敦颐的生平做了完整的梳理,其中也包括了对于周母的简要叙述。但哪怕是这种简要叙述,也被后人删去了其中关键的部分,使得周母的生平有些不清不楚,而周敦颐的身世也连带变得有些扑朔迷离了。
那么年谱中到底删了哪些部分,又为什么要删掉呢?
这个问题先不忙回答,先说说周敦颐的两个得意门生。
程颢和程颐是周敦颐的学生,也是继起的理学大家。程颐有一段话很是著名,那是他在闲谈时对自己学生说的。学生问程颐:“寡妇按理来说,似乎不可以娶她,是这样吗?”
程颐回答说是,寡妇再嫁属于失节,娶了寡妇就连带是自己失节了。学生想一想,觉得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寡妇再嫁是不是真的属于失节,于是再问:假如有的寡妇贫苦无依,一个人过不下去,可以再嫁吗?程颐说出了一句:“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此话后来被朱熹当成了社会伦常进行推广,也为后世给多少守寡女子建贞洁牌坊时提供了理论依据。按程颐的意思,是寡妇与其改嫁,不如饿死。这是他所标举的道德纲常在实际人生中的应用。
然而程颐遇到了一个很棘手的问题。那就是他尊敬的老师周敦颐,其母亲郑氏原来是个寡妇。不但是寡妇,而且她后来改嫁了,改嫁之后与第二任丈夫生下了周敦颐。如果说有可能饿死是质疑守寡的一条理由的话,那么郑氏不存在这种理由。因为她是北宋龙图阁直学士郑向的妹妹!
如果郑氏改嫁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那么周敦颐就是以一种不道德的方式降生到世间来的。这又怎么可以?再过一些年岁,周敦颐就要被南宋理宗追封为汝南伯,并在孔庙中与孔子一同享受香火——就一个被捧上圣坛的理学开山鼻祖而言,她的母亲怎么可以改嫁?在当时的那些理学士大夫眼中,只有动物才雌雄乱配,不从一夫。
在经历了一阵尴尬的沉默后,周敦颐的追随者们小心地把周母改嫁一段记载删除了。不能不说这样做有点违心,但比面对周敦颐是由其母亲改嫁所生的事实要强。那么周敦颐的一生有着哪些传说,他又留下了哪些思想财富呢?湖湘讲堂《理学开山周敦颐》将为观众还原周敦颐57年的精彩人生,敬请期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