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观点足够让红粉们喷血抓狂的,但这观点只是存疑而已——虽是存疑,但却很值得深究一番,问上两问。而要搞清楚这个问题,需要弄明白另外一件事:贾宝玉的爸爸贾政,当年跟林黛玉的爸爸林如海说过什么?
全《红楼梦》一百二十回,似乎没有一处地方记载了贾政向林如海说过什么——他们间唯一的一次间接接触是林如海写信给贾政,要他帮贾雨村谋官。当然,林如海的夫人是贾母最疼爱的女儿,是贾政的亲妹妹,林如海和贾政两人间不可能没有接触沟通。虽然他们的沟通没有被描写出来,但我们很可以猜测那些被隐藏在情节中沟通到底是什么内容。在最近热播的《辣评红楼》中,主讲人十年砍柴就曝出惊人观点——林如海死前和贾府背地里达成了一致:林家财产转移到贾家,条件不仅是贾府将黛玉养大成人,还包括答应黛玉最终成为林家的媳妇。
拍砖请稍后。贾府为什么就不能看上林家的钱?薛宝钗能取代林黛玉,成功与贾宝玉结婚,难道真的就因为通灵美玉一时丢了,宝玉因此疯癫而任人摆布?薛宝钗的项圈是金子打造的,她家是皇商。宝玉和黛玉确实感情深挚,但在那个时代,男女的婚姻结合,感情是最不用考虑的因素。
那么,林家有多少钱?林如海最后担任的一个职务是巡盐御史,这是明清两代数百年来公认的肥差。而朝廷派出来巡查天下盐政的官员,其手中有多少敛财的隐性机会,实在是不问自知。林如海不像是贪污的人,但只要他符合当时官场的“潜规则”,按按场面通行的规矩收点炭敬、冰敬、节敬、生日庆贺等等常例钱,积年下来就是个叫人瞠目结舌的数字。那么,林如海会不会不要这些常例钱呢?似乎不可以,因为向海瑞这样连常例钱都不要的官员实在是凤毛麟角的异类。林如海如果不要这银子,他等于得罪了下面盐官、盐商联结起来的庞大利益阶层,是不能在这样的关键职位上坐稳的。曹雪芹学富五车,非得给林如海安这么一个和钱打交道的官职,而不是礼部那些穷官,也许是在暗示:林家有钱。
林家四代为侯,比贾家的爵位只差一级。林如海是正牌科甲出身,而贾府从宁荣二公往下三四代,却没有一个子孙能挺腰子争气,考到功名。当时官场是读书人的天下,宁荣二公披坚执锐为皇帝较命疆场的风光时代已经逐渐遥远了。从这点看来,林家并不比贾府差。
那么,林如海死后,林家的遗产怎么处理呢?林如海没有儿子,属于绝户。帝制时代,女儿虽然没有和儿子同等的继承权,但据唐《丧葬令》规定:“绝户”之家,在室女可分得未婚兄弟财产之一半,作为自己的嫁妆费用。南宋绝户的财产继承办法稍微复杂,有两种方式。第一种,如果“夫亡而妻在”,则立继从妻,财产处理比较简单,第二种,如果“夫妻俱亡”,那么立谁为继子继承财产,需由绝户的尊长亲属定夺,称为“命继”。如果绝户虽然没有儿子,但有女儿,而且尚未出嫁(称为‘在室女’),那么继子只能享有1/4的财产继承权,而在室女则可以分到3/4.就算明清两代女性的财产继承权不如两宋,但林黛玉按照当时的习惯做法还是应该能分到相当多的遗产,因为她是不折不扣的在室女。
事实上,林黛玉很有可能继承了林家的全部财产,因为林如海放弃了立嗣的机会,而且放弃了很多次——在儿子死后他没有,在他决定不再娶继室后也没有,在他临死前也没有。林家繁衍四代,族中子侄自然不少,只要林如海想立嗣,前来应承的人只怕会挤破头。不过立嗣也有风险,林黛玉和所谓的过继兄弟一起生活,她的权益是否得到保护是个未知数,比如生活花费、精神自由度、出嫁的嫁妆等等,一个弱女子很难主张自己的权利——但如果贾府提出由外婆当“监护人”会怎样呢?
因此,在湖湘讲堂近期播出的《辣评红楼》中,主讲人十年砍柴认为,可以大胆的想象,贾府正是利用林如海对黛玉未来的担心,以保护黛玉这个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为最大的理由,运用了软、硬两手,晓之以情、动之以礼,打消了林如海在本族立嗣的想法。可以再一步猜测,当时林如海临死前和贾府关于林家财产处置有了相当详细的约定,如林家财产随黛玉一起归于贾府,实质上是给黛玉的嫁妆,必须保证宝玉娶黛玉——两人年龄相仿,贾敏死后黛玉去贾府寄养的几年中,又和宝玉情感甚笃,这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甚至不排除,答应宝玉和黛玉若有几个儿子,有一个改姓林,承继香火——除了女婿改姓入赘外,这也是明清时代女儿继承父母遗产的一种方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