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船山至死庆幸没剃头

标签:
湖湘讲堂王船山王立新文化 |
因为录制《侠客列传》的机缘,我们陪西南大学的
韩云波教授游了趟岳麓书院,在人物馆里,同行的一朋友指着王夫之的雕塑开玩笑,说王夫之怎么看都像太平天国的人。其实,戴着头巾的造型,正是王船山一生最得意的事!
戴个头巾值得这么高兴吗?根据王立新教授在《天地大儒王船山》中的分析,清朝,尤其是清初,能够终其一生保全自己头发,这可是极其稀罕的事了!王船山在临终之前,为自己题写了一个旌铭,也叫铭旌,就是:“亡国孤臣船山王氏之柩”,柩是灵柩,棺材。又给自己的墓题说:“明遗臣行人王夫之字而农葬于此”,他还为了自己题写了墓志铭,他说:“抱刘越石之孤忠而命无从致,希张横渠之正学而力不能企。幸全归于兹丘,固衔恤以永世。”
大家注意,船山先生在墓志铭中说“幸全归于兹丘”,王立新先生解释为:把头发完整安全地带进了坟墓,这叫全。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剃了发人就不全了。但是因为满清把“剃发”上升到政治高度,于1645年(也就是入关后的第二年)六月十五日开始正式下达“剃发令”,要求全国各地在接到诏令以后十天之内,所有人等必须全部剃发,否则就要杀头。当时流传一句话语,叫“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就是你要留头发就砍你的脑袋,你要想留脑袋你就得剃你的头发。
为了这事,清兵三次屠杀嘉定,有些人不愿意剃头。最极端的是发生在江阴的惨案:江阴人民坚决反对剃发,遭到清兵的屠戮,全城九万七千人杀个干干净净,只剩下13个人。你说这头发重不重要?人命关天啊!所以船山先生保住这个头发确实不容易。
头发的故事还很多。1851年,差不多两百年以后,那么洪秀全在广西金田起义,他向全国发布檄文,号召全体民众支持他的起义,并且提出了一个“蓄发令”。就把这头发要养起来。没头发不行,你要是不把头发蓄养出来,那就杀你。这回这话语又变了,叫做“留头要留发,剃发就杀头。”你要想保住脑袋,你就要把头发留住。你要是不留头发,我就砍你的脑袋。所以太平天国的士兵都留很长的头发,要不怎么管他们叫“长毛”呢。就是这么来的。而且太平天国里面,哪个人资历老,哪个人官大,一看就看出来了,看头发长短。因为这头发它不是一天长出来的,头发越长,就表明他参加太平天国的时间长,头发短,那你就参加的时间比较短。
太平天国后来失败了以后,清廷又重新颁布了“剃发令”,好,有些人跟着太平天国又长出头发来了,这回脑袋又丢了。你瞧,就是这一撮头发,折腾了中国人二百七十多年。
一生抗清的王船山,在清廷严厉的“剃发令”面前,居然可以全身而退,最终做到没有被剃发也没有被杀头,确实算是一件很值得庆幸的事情。“幸全归于兹丘”,这或许就是这位苦难一生的大师最后的欣慰吧。
前一篇:一袋大米引发的悬案
后一篇:王立新:我为什么这样讲船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