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湖湘讲堂
湖湘讲堂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434
  • 关注人气:85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十年砍柴:王伦死因再调查

(2010-03-07 22:58:22)
标签:

杂谈

 

 

中国有句老话,叫“秀才造反,三年不成”。这句话的本意,是嘲讽读书人死守书本不放,不像豪杰之士那样当断则断,所以再怎么也折腾不起来。

这种颇具“反智”意味的想法在民间根深蒂固,有一首诗说道:“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认为读书只不过记记姓名而已的项羽和贪财好色的刘邦,确实都不是靠读书读成的霸业,但秀才原本就不是为了打仗而生的,他们的用武之地,还是在“半部论语治天下”,刘邦一统天下之后,很快就明白了武力可以得天下,却不能治天下的道理,他治理国家,最终还得靠陆贾、叔孙通这些秀才。

至于那些本来手无缚鸡之力的秀才,如果误入歧途,做了专事打砸抢烧的强盗,被冤枉送命也就不奇怪了。《水浒》中的白衣秀士王伦,就是这么一位专业不对口的典范。

王伦读过书,也很聪明,当林冲上梁山之际,王伦很快就看出这位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不是个好对付的人,所以非得让林冲纳了“投名状”才让入伙,后来晁盖等人上山,王伦又百般阻挠,没想到这次低估了对手,早就憋了一肚子火的林冲很快就利用机会把王伦给做了。后世读《水浒》的人,看到此处,往往觉得痛快,认为王伦心胸狭窄,有这样的结果那是活该,可是谁又曾想过,王伦本来就是山寨之主啊,晁盖他们的做法,难道就是理所当然的吗?

十年砍柴就指出了这背后潜藏的想法:原来是因为我们无意中已经认同了这种“成王败寇”的暴力逻辑了。

照十年砍柴的说法,王伦的不智之处就是他只具备小聪明,他没有想到,以晁盖、吴用等人有敢劫当朝第一权臣的生辰纲的胆量,有打败何观察的智谋,其心狠手辣的程度什么事都会做出来,他竟然毫无防备,以“显规则”来处理晁盖难题——仅用“五锭大银”送给晁盖等人,并谦称:“只恨敝山小寨,是一洼之水,如何安得许多真龙?聊备小薄礼,万望笑留,烦投大寨歇马,小可使人亲到麾下纳降。”依世上的一般办事规则,王伦做得够意思了,招待好吃喝,再给盘缠,而山寨是我的,不接纳晁盖等人也是自己的权利。     

王伦的悲剧是,自己做了强盗却还以书生的手段来办事,使点书生的小聪明,反而更容易自取其祸。绿林就是大森林,盛行的是赤裸裸的暴力至上原则,当然有智谋的暴力就更厉害。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成王败寇天经地义。做了强盗的书生往往比李逵、鲁达这样的武夫做强盗更让人提防,因为书生读过书,有计谋,有自己的独立思维,别的强盗更害怕他们,逮住机会就会消灭他。而李逵这样的强盗,一旦有个主人降服他,就会愚忠到底。可惜王伦没有参透这点,还以为在农村里摆酒席请客,彼此温情脉脉的,不能伤了和气。

说到底,王伦充其量不过是一个在夹缝中求生存的普通小人物,尽管他小心翼翼地守着自己的一方小事业,费尽了小心机,使尽了小计谋,仍然无法挡住各种势力的侵袭,最终成了暴力与阴谋的牺牲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