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帖:我为什么不能成为大师

(2010-02-23 17:21:11)
标签:

杂谈

作者:已是寒崖百丈冰
 
来源:红网论坛
 
看了湖南教育台《湖湘讲堂》新近热播的《齐白石》,我夜不能寐,像齐白石那样一位出生农家,只上过一年私塾的木匠,居然成了艺术大师,真是个异数。相比齐白石而言,我的条件可谓优越多了,不要说大师,连个小师也没成,人跟人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

 

俗话说:“点子背不能怨社会。”如果齐白石生在今天,他能不能成为大师?这也难说,不妨假设一下他在今天的生活图景:

 

少年齐白石只上一年私塾?这不可能,按照法律规定,家长必须送他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即便是想上免费的私塾也做不到——哪儿还有私塾啊?从小学一年级起,齐白石就开始了应考的长途跋涉:语文、数学、英语……,无穷无尽的考试势必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不过不要紧,有艺术天赋的孩子自然会在某个时间段表现出来,可是在老师眼里,功课差还去画画,多半是不务正业,得跟家长商量一下,严加管教。要知道齐白石生活在农村,条件有限,老师这也是为了齐白石好啊!如果齐白石的家长有心送他去学习美术呢?如今学艺术最费钱,请教师、买画具、参加培训……凭他的家底,此路不通。

 

根据主讲人李季琨先生的讲述,接下来,齐白石的个人奋斗在我脑海里大概是这样的:齐白石认真读书,准备参加高考,他文化成绩不好,没能考上大学,家境艰难,糊口最重要,齐白石只好跟现在众多的年轻人一样走上了打工之路。

 

坚忍不拔的齐白石即便南下珠三角打工,也还是继续保持他的爱好,但老板显然容忍不了这个性格木讷的年轻人如此浪费时间,借故开除了他。齐白石在贫困交加中挣扎了几个月,最终被某广告公司看中,做起了户外广告喷绘,但不久之后,公司发现齐白石使用的色彩太过传统,不适合客户口味,他再次下岗。

 

蜗居斗室的齐白石想起了一位大腕老乡——当过多个名牌大学校长、著名的博士生导师王闿运教授,他给王校长寄去了自己的作品,希望能够到学校里求职,王校长很欣赏这位优秀的年轻人,可是一看齐白石的学历,却爱莫能助。如今任何一个大学招聘,至少都要硕士乃至博士,高中都没毕业的齐白石怎么可能进入大学就业呢?要知道,连海外归来的美术专业博士都变成了海带呢!齐白石无奈之下重归家乡,跟随木匠师傅做起了木匠——接下来,齐白石有可能做起了建筑业包工头,也有可能自己开木器加工厂,但成为一代艺术大师,终究是无法实现的梦想。

 

为什么这么说呢?在齐白石生活的年代,学历并非不重要,但毕竟不是最重要的,我们熟知的国学大师钱穆先生、史学大师吕思勉先生,乃至教授中的教授陈寅恪先生,就都没有大学学历。在那样一个纵横捭阖的时代,人才能够喷涌而出,各展所长,各得其所,和社会转型时期的教育制度紊乱是分不开的,原有的科举制被废除的时间还不长,民间可以自由办学,想必你听说过燕京大学、辅仁大学、圣约翰大学这些响亮的名字,而它们都很少和教育部发生关系,更不用说“被评估”了,因为时局混乱,教育部这样的清水衙门职权有限,部长屁股下的板凳始终没能换成皮椅子,即便中层干部如鲁迅,也陷入了被欠薪的困境之中。不过,就像无人侵扰的原始森林更容易生长参天大树那样,相对宽松的教育环境也更容易出现空前绝后的大师,天才们就这样成批地横空出世了。

 

看起来我是在为自己没有努力而推卸责任,毕竟我也遇到过如齐白石的恩师胡沁园、王闿运这样的伯乐,但举目四望,身边有天才潜力的人们都被考试束缚了身心的时候,我不得不阿Q一下:点子背,只能怨社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