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勿将冷漠事件放大

(2011-10-22 12:03:54)
标签:

小悦悦

彭宇

冷漠

热心

社会责任

              勿将冷漠事件放大(转载)

 

(按:昨晚在复临舍上课,有学生问及对小悦悦事件的看法,当场回答了。但回家后感意犹未尽,今特转载两篇文章,以供参考。)

 

   探因:转型期暂时性道德失范

 

  一贯以来,我们所受的教育都是鼓励人去做好事,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但当今社会却出现一些扭曲现象:如遇到老人跌倒不敢扶,怕被人误为自己推倒;见死不救,怕救人被冤枉;连救小悦悦的拾荒阿婆竟被质疑为“想出名、炒作”。个中原因是什么?

 

  “不少人认为做好人难,因为做好事很可能给自己带来不可预知的风险,做好人不但没有法律保障反而会被惹祸上身。于是,不想做好事的人继续冷漠,不敢做好事的人心安理得,想做好事的人考虑后果,敢做好事的人则凤毛麟角。”省人大代表、广州市同利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伟全认为,这些挫折都折射了转型期社会道德失范、信任缺失、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扭曲。

 

  刘伟全进一步解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旧的规范、秩序悄然变更,而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伦理、秩序又未适时形成,处在这个转型的“空窗期”,某些场合难免出现暂时性的道德失范。他认为,当前道德失范、信任缺失,已经威胁到最正常的社会人际交往,小悦悦事件必须要唤醒国人,在经济建设迅速发展的今天,精神文明建设同样必须高度重视。

 

  建言:设立奖惩机制应对冷漠

 

  广东省唯品会慈善基金会项目运营负责人王东晟认为,南京“彭宇案”和天津“许云鹤案”等相继发生,让许多富有爱心和同情心的人因此害怕被“讹上”。“路人大多数是穷人,他们伤不起,也当不起‘彭宇’。”他表示,类似的事件在全国闹得沸沸扬扬以至各地老百姓唯恐避之不及。

 

  如何重塑道德规范、修复社会信任?刘伟权认为,公民道德建设要落在制度的保障上,法律制度、信用制度等必须对做好事做好人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对做“恶”者严厉惩罚:国家要制定道德奖惩制度,设立见义勇为奖励基金,提倡正义、鼓励正义、严惩恶行,尤其是对见死不救的,先从教育为主,恶劣的不仅要罚款还要入狱。

华南师范大学理论部副主任、中国好人网创办人谈方教授认为,为了国家长治久安,用立法来惩罚见死不救有必要。但他认为,当务之急不是立法,而是要守法和执法。“特别是严格执法,从搀扶老人的彭宇案等可以看出,往往不是无法可依,而是不守法、有法不依,公平正义这个最后的屏障没有守住,让好人寒心。”

 

  谈方指出,见义勇为反被咬的几个典型案件都可以看出司法不公正的影子。法律上“谁主张谁举证”,但有些执法人员却没有坚守原则甚至不作为。“恶人冤枉好人,把好人挤到悬崖边去了,好人被迫举出证据证明自己清白,对反咬一口的恶人却没有追究责任。”我国现有法律中,本来就有诽谤罪、诬告陷害罪、敲诈勒索罪、侵害名誉权等条款,他建议要对事件中的恶人追究相关的民事甚至刑事责任,使其不敢再诬陷、敲诈好人,做好人的风险也就自然大大地化解了。

 

  呼吁:勿借事件将冷漠放大化

 

  “小悦悦事件”发生后让社会震惊,更让很多人感到寒心。王东晟呼吁,勿借“小悦悦事件”将冷漠放大化。他认为,尽管如今出现众多老人跌倒不敢扶等现象,但那只是个别事件,不能一棒子打死。无论是汶川地震、玉树救灾、动车脱轨中,国人奋勇救人的精神打动了所有人,真正的冷漠不占多数,他们不代表我们所有人,不代表中国十多亿人口。“不要人为地夸大国人的道德沦丧,这恰恰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

 

   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陈忠烈还提到,小悦悦事件发生后,微博上有网友开始发出倡议“从我做起,拒绝冷漠”,响应这一消息的有4万多条,转发2万多条。他认为,这说明整个社会还是人心向善。

 

    受副省长、省红十字会会长雷于蓝委托,省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冯玲昨日带着心理咨询志愿者到广州军区总医院探望小悦悦的父母,送上慰问金。“你们的坚强令人敬佩,我们一起为小悦悦祈福。”冯玲拉着小悦悦妈妈的手说,小悦悦的遭遇令人痛心,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反思。省红十字会作为从事人道主义工作的社会救助团体,将为小悦悦及家长提供必要的帮助,包括医疗费捐助和心理辅导。省红十字会呼吁,社会各界应反思小悦悦事件,发扬“人道、博爱”精神,弘扬守望互助、助人为乐、救死扶伤的美德,让人心不再冷漠,让悲剧不再重演。

 

  得知小悦悦病情后,昨日中午,广州“区伯”提着一罐肉汤来到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探望悦悦父母,嘱咐他们“好好休息,好好吃饭,才能照顾好小悦悦”,并从钱包掏出200元现金给小悦悦父母,劝他们一定要收下这份心意。

 

(南方日报,2011年10月20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