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生命,善待人生
今天是汶川5、12大地震两周年纪念日,在这个举国难忘的日子里,我想得最多的还是生命这一主题。在瞬刻间就失去了生命的数万同胞面前,我们今天还活着的每一个人都应当是幸福的,理应倍加珍惜自己的生命。
生命是一个过程。如同宇宙间的所有事物一样,生命的过程也无能逃脱生、住、异、灭“四相迁流”的变化,因此,佛说“无常”,也就是变动不居乃是一切事物的本质。然而,在儒家哲学中更多强调的是“生生之谓易”“天之大德曰生”(《周易》)的宇宙本体论,因此,作为个体的人也应当应合大化流行,永不停止自己前行的脚步,这就是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同上)。宇宙既然不能停息,天地万物既然不能停息,人的内心世界也就不能允许自己停息。只有永不停息,才是生命的存在状态。如果一旦停息,那么即使是物质的生命形式还在,作为精神的生命也已经消失了,这就是所谓“行尸走肉”。
而按照道家的说法,人的生命本质与山岳河流、花草树木并没有什么不同,都是大自然天地元气所化。人的生命也如四季轮回,有灿烂的春花,繁茂的夏叶,金黄的秋色,而后在漫天飘舞的雪花中,走到生命的尽头。人生也如同一棵树,既熏陶春风,沐浴夏雨,也经历狂风暴雨、雷鸣电闪,曝烈日,傲严霜,一切都是人生题中应有之义。而“行健”这种永不衰竭的生命内驱力,引导着人在生命的过程中,不断充实,不断超越,从而走向生命的成熟。生命的成熟,就是自然对生命的最好奖赏,因此我们说,人生的终极目标不是成功,而是成就。成就,就是人生的意义。在漫漫的人生道路上,是艺术、审美、爱与自然指引着我们前行,爱、艺术、美,这就是生命之光。生命之光照亮我们的心灵,我们的生命因此而有了幸福。
当我们以一种审美的态度来观照人生和宇宙时,它所指向的是“乐天知命”(《周易》)的境界。在这个浮躁、喧嚣、纷扰的世界里,时时提醒自己保持一份安详、沉静、平和、喜悦的心情,一方面有自己坚定的人生目标,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永不停止自己的追求,这样的生命,才会“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大学》),才会拥有充实与成就。另一方面,以“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在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慧开《无门关》)的人生态度,尽情地享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的生命欢乐。无论是“东园之树,枝条再荣,竞用新好,以怡余情”
“翩翩飞鸟,息我庭柯,敛翮闲止,好声相和”(陶渊明《停云》),还是“迈迈时运,穆穆良朝,袭我春服,薄言东郊。山涤余霭,宇暧微宵,有风自南,翼彼新苗”“斯晨斯夕,言息其庐,花药分列,林竹翳如”(陶渊明《时运》),都能给我们带来生命的欢欣与愉悦。正如苏轼在《前赤壁赋》中所讲的:“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无尽藏也。吾与子之所共适。”
短暂的人生中,有烦恼,有痛苦,更有很多美好,不用说一段情,一份爱,一个人,哪怕就是一朵路边的小花,一片天边的彩霞,都会是那样的美好,那样的值得珍惜。因为那就是生命,那就是生命的美好,只要我们能够以一种豁达睿智的心态品尝人生的美好,我们就能更多地拥有生命的快乐,那就是真正的善待人生。
http://s15/middle/50fe5571x867383eeecfe&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