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那一年,正是80年代初期,我们大学的同学们将要毕业,就在大家将要各自奔赴自己的工作岗位前,我们约好几位同学一同去游泰山,傍晚我们乘上南下的列车,夜晚我们到达了泰安县城。我们几位同学决定夜爬泰山,争取第二天看到日出。汽车把我们送到岱中坊门前,大约是在晚上23点钟左右,我们每人买了两瓶水就开始登山了。泰山历来就有九岭十八盘之说,山势陡峭,古人为了便于人们登山,很早就开始修筑台阶了,其工程之大是后人难以想象的。尤其是那些巨石是怎么运到山上,又如何铺到脚下的成了当时的难题,而现在又是我心中的一个未解之迷吧。我们还没爬多远就已经气喘吁吁了。为了保持体力,我们采取边走边讲故事的方法来解除疲劳,再有就是观看路两边的摩崖石刻,看年代、看内容,有的字气贯长虹,有的字行云流水,有的却又是温文尔雅。至今我还清晰的记得有一碑摩崖石刻上面两个“虫二”字的故事。当时很多的人经过这里的时候都情不自禁地读出“虫二”。那年我看到后非常好奇,索性不走了,非要探出个究竟来。偏巧有位大学的退休教授,带着他的几位好友来登泰山,走到这里的时候他的朋友问他,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他笑着说道:“单看这个字是不念字的,可你要联想一下就是另一个含义了。你们看如果把这两个字都加一个风字的外框,它会念什么哪?”朋友说应该是风月两个字,风是繁体。老教授说道:“对了!可就是因为它们没有外框,便可读作四个字!”大家异口同声地问:“哪四个字?”老教授意味深长地说:“风月无边哪!”大家一听才恍然大悟,啊!风月无边!太神奇了,用它来描述泰山的景色再贴切不过了,可见古人的良苦用心。我很钦佩老教授的学问,更感叹先人对大自然的理解和热爱。那次的登山对我真的受益非浅,所以至今我还记忆犹新。
山高高、路漫漫,我们继续前行。所到之处总有历代文人墨客的笔迹,就像一座座丰碑屹立在悬崖峭壁之上,使游人见了叹为观止、万世流芳。快到后半夜了,我们来到中天门,稍事休息,吃了点东西就有继续攀爬。虽然80年代爬泰山的人不如现在多,但也是不少,山路上到处是夜爬泰山的人,使人不感寂寞,还很有意思。越是夜深,人说话的声音传得就越远,再加上手电光、烟头的火光如同繁星点点,撒落在满山遍野的山路之上。而越接近南天门,山路就越来越陡,每蹬一级台阶都要用出全身的力气,几步就要休息一下,我们相互鼓舞着,相互搀扶着,终于在凌晨4点到达了南天门。山上的夜风立刻就把我们的汗水吹凉了,我打着哆嗦,赶快租了一件棉大衣,花了高价钱吃了一碗米粥和茶蛋,总算暖和了一些。大家都拥到玉皇顶等着看日出。可能是太累了,我不知不觉就睡着了,突然,在睡梦中我听到一片欢呼声,“出来了!出来了!”我睁开眼睛一看,哇!眼前的景象就像一幅硕大的画卷,白茫茫的云海覆盖着整个山顶,连脚下的地面都看不清了,甚至脚也被遮住了。那朵朵白云随着风慢慢地飘着,轻轻地荡着,形成起起伏伏的云浪,仿佛置身于玉皇大帝的天上仙境。在云的最前端,一轮火红的太阳像跳跃般地慢慢升腾着,引来了人们的阵阵欢呼。啊!真得太神奇了!太绝妙了!我敢说这是我看到的最美的日出了,我不断地暗自庆幸:来对了,来对了!不仅看到了壮丽的日出,还看到了奇美的云海,是命中注定的还是老天恩赐?我真得不知如何来解释了,我不相信迷信,更不喜欢有什么上天来主宰我,可眼前的这一切,真得就摆在我的面前。同学们相互地祝福,连不认识的人都紧紧的拥抱在一起说:“我们是最幸运的人了!”“感谢上帝,感谢上天!”一句话,说什么的都有!就是难以用语言来表达此时自己的心情。大家激动的心情一直到云海消退,露出了山下的泰安城才算慢慢地平静下来。很多人留了影,我们由于没有相机什么也没留下,这该是我最大的遗憾了。临下山我回头看了一眼最高峰,心里狠狠地想着:“我将来有了相机一定要再来一次,把这美好的景色全部收纳在我的相机中,让这美景永远属于我。”然后就带着自豪和遗憾离开了山顶,由原路返回到岱中坊。都说上山容易下山难,此话一点不假。关键是下山的时候腿肚子疼得厉害,走路的姿式就像一只摇来摆去的小鸭子,最后简直就不知该怎样走路了,直到坐到接我们的汽车里,我依然沉浸在瑰丽的景色里,再也没有说过一句话。
转眼间20多年过去了,我再蹬泰山的愿望终于实现了,但此次登山由于是带旅游团队,安排的时间是在白天,不能在山上住宿,所以也就看不到日出了。
来到山顶举目望去,山峦起伏,云雾叠嶂,玉皇顶上矗立着现代的微波塔,各种接收和发射装置布满塔上,在塔的旁边就是玉皇庙了,虔诚的人们来到这里烧香膜拜,祈求平安,随着那缕缕青烟,带着一个个希望飘向了天空,飘进了人们向往的地方。而我心里真的希望这一切都会成为现实。
山上有一面石壁,留下了历代皇帝和名人的墨宝,最为醒目的就是唐玄宗李隆基的《纪泰山铭》,据说所有的皇帝上山都是为了自己延年益寿江山平安,唯独李隆基是为了万民百姓而上山朝拜的。他祈求的是子民的幸福安康,所以受到了后来人们的赞赏,并把他的亲笔题字用金箔装饰起来,更显得光彩夺目。此外还有康熙皇帝的“云峰”两个大字,在其下面,就是他的孙子乾隆的墨笔了。传说乾隆皇帝来到山上,看到爷爷的墨宝以后夜宿泰山,睡不着觉的时候,提笔写下了自己的感受,被后人刻在了康熙的御笔之下。我们现代人只有郭沫若老先生1961年来到山上留下了墨宝,他考察了泰山上的很多文字,最后考察了那块无字碑,并且果断做出了汉代为始立年代的说明。也是他对泰山的最大贡献之一。
非常遗憾的是,郭沫若老先生在山上住了两天,都因为天气不好,没有看到日出就下山了。所以在他的诗文落款中写道:泰山观日未遂。
离开摩崖石刻,来到天街,真有一种天上人间之感,到处是熙熙攘攘的人群,和着小贩们此起彼落的叫卖声,形成了另一种别样的风景。在天街有名的小米面大煎饼卖得红红火火,当然其价格是山下的好几倍;印有“我登上了泰山”字样的衣服更是走俏;各种佛家饰品也火的不得了;小孩子的玩具也有人在挑选,看来这天街还是有发展的。
在山上我们吃了午饭,然后就围着山顶转了一周,拍下了好多的图片。这是让我感到欣慰的,因为上次来根本就没有留下任何的纪念,我想这些照片就足以让我对泰山去进一步地了解了。
该是下山的时候了,我们依依不舍的离开了玉皇顶,我和队员们连跑带蹦的往山下奔,我们心中都在暗暗的比试着速度,但谁也没有说出口。经过半小时的时间,终于来到了中天门,我们所有的人都是大汗淋漓、气喘吁吁的笑看着彼此。乘上中巴车很快就到了山下。而我心里想起那年下山的小鸭子们,现在好像又找到了当年的感觉,疲惫的双腿在不停的抖动,涨痛的腿肚绷得紧紧的,心头却别有一番滋味。
回眸远眺,巍峨的泰山就像一尊参天大佛,安然慈祥地静坐在那里,那飘缈如纱的白云,潺潺的小溪流水,青翠的松柏,还有记忆深处那一轮跳跃升滕美纶美幻的红日,深深地刻在我的心里、梦里。而山上的每一棵青松翠柏、每一块山石都记满着登山人的足迹;大佛用它慈祥的面容迎来了四海的宾朋,又用它慈悲的胸怀抚爱着泰山的儿女,使生活在他脚下的人们安居乐业、平安幸福。我爱泰山,不光是它的雄伟壮丽,更爱它博大的胸怀和浩然荡气!虽然我又登过一次泰山,但我相信,我还会有机会再回到泰山的怀抱,再领略泰山的奇观美景。别了泰山!我爱你!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