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游览曲阜的孔庙、孔府、孔林之感悟

(2008-06-29 23:39:48)
标签:

杂谈

    第二天的上午,我们驱车来到了世人景仰的圣地——曲阜的孔庙、孔府、孔林。

    曲阜位于山东中部,春秋战国时期鲁国的都城,也是儒家学派始祖、春秋末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故乡。“千年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曲阜之所以享誉全球,是与孔子的名字紧密相连的。曲阜城还保持着明清时代的建筑风格,古城墙古城门、平房青瓦翘檐,砖石铺就古道,川流络绎的古式马车。置身曲阜城,恍若置身春秋战国时代,自己仿佛也成古人了。

    随着导游的引领,我们怀着对至圣先师的景仰、怀着对圣人故居的神秘感新奇感,先后游览了孔庙、孔府、孔林。凭着对“三孔”走马观花式的游览,欲对“三孔”深入了解并细细介绍根本不可能,仅能慨要回顾自己的所知所闻及观感。

    孔子殁后,后人在其故地建庙祀奉,孔庙、孔府与孔氏墓地孔林合称“三孔”,这组庞大的古代建筑群,历经沧桑,仍座落在曲阜城内,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

    孔庙位于曲阜城中心,是一组具有东方建筑色彩、规模宏大的建筑群,与北京故宫、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建筑群。孔庙是中国历代王朝祭祀孔子的庙宇,占地面积300余亩,始建于孔子逝后的第二年(即公元前478年),将孔子故居改作庙宇,存放他生前使用过的衣、冠、琴、车、书,人们按时进行祭祀。汉代时祭祀孔子列入国家祀典,孔庙由国家进行维修。经历代多次扩建,唐代已初具规模,有庙门、正殿、寝殿等建筑。经明清两代扩建,奠定了现有规模。它的建筑仿皇宫式样,共分九进庭院,整个建筑群包括三座大殿、一阁、一坛、三祠、两庑、两堂、两斋,共466间。庙地四周围以红墙,配以门坊和角楼。孔庙黄瓦红垣、雕梁画栋,气势宏伟,历史悠久,保存完整,在国内外享有盛名。

    孔林位于曲阜城北一公里处,也叫“至圣林”,是孔子及其后代子孙的专用墓地,占地3000多亩,是中国绵延历史最长,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氏族墓地。孔林是一座博大、深厚、格调独具的人造园林,有千年古树两万多株,成材大树十万多株,它们盘根错节,枝繁叶茂,遮天蔽日。孔林中,碑石片片,石仪成群,上自北宋,下至明清,精粗优劣,横躺竖仰,比比皆是。老树相伴,木石参差,可凭吊、可倚坐,寂静的古林墓园令人沉浸其中。孔林里不仅容纳了孔夫子的坟墓,而且他的后裔中,有超过10万人也葬在这里。

孔府位于孔庙东侧,是孔子的嫡系子孙的家宅,随着孔子后裔封号越来越高,孔氏家宅也不断扩大。宋仁宗将孔子四十六代孙封为“衍圣公”,从此,孔氏家宅就称作“衍圣公府”。今日之孔府占地240多亩,南北长达2公里,有厅堂楼房多达463间,是一座封建官衙和住宅相结合的庞大建筑群,分为前后两大部分,前半部分是官衙,后半部分是住宅。孔府是我国仅次于明、清皇帝宫室的最大府第,内宅虽比不上北京故宫三宫六院的内廷气势雄伟,但室内摆设之豪华、装饰之精美、文物之珍贵,却也令人叹为观止。

    “三孔”可以说是座巨大的博物馆,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其丰富和重要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300多座共1300多间古建筑,反映了各个时期的建筑特点;1000多件汉画像石,反映了石刻艺术的变化和发展;5000多块西汉以来的历代碑刻既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瑰宝,也是研究中国历史的宝贵资料;上万株古树名木是研究古代生态、气象学的活文物;10余万件馆藏文物以及30余万件孔府明清文档,是研究中国历史的重要资料。

    孔庙、孔林、孔府既是中国古代推崇儒家思想的象征和标志,也是研究中国历史、文化、艺术的重要实物。我是个不太尊孔的人,我对孔子的个人修为及德行却也敬仰,但对中国历代统治者借用孔子的思想和理论为中国人锁上了一道牢牢的精神枷锁,使中国人饱尝无自由之苦,统治者不兴科技独尊儒术,尊孔读经,使中国走向落后,为此我深恶痛绝。但游孔庙孔林孔府后,又使人不得不对孔子老先生肃然起敬,使人不得不对那庞大宏伟的古建筑群叹为观止,使人不得不对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而顿生豪迈之情!在孔庙的孔子塑像前和孔林的孔子墓前,有不少游人下跪敬拜,我基本没有下跪敬拜神灵及圣人的习惯,但我还是由衷地向孔老夫子行了礼。有三棵树非常奇特,印象特别深,有必要一述。一棵是孔庙内的一株桧柏,昂然挺拔,枝叶不多,相传是孔子亲手所栽,孔子逝世已经2000多年了,而据考证树龄仅200多年,原来这棵树是历经几代死而后生的,看来,孔子栽的树似乎也像它的主人一样永垂不朽;另一棵是孔庙内的一株斜立的桧柏,似乎无皮,树身有多条弯弯曲曲的突出的似树根一样的茎,像绞龙一般盘旋而上,已被游人抚摸得光华油润,神似绞龙;还有孔子墓前几十米处的一根盘根错节的树桩,因遭雷击而毁,现专修一小亭将其保护,那是孔子的得意门生子贡所载,已有2000多年历史,孔子逝世后,子贡在此守陵六年,此树可以说是子贡尊孔敬孔的见证,其对老师情之深意之切,可敬可叹!(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