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新《红楼梦》满台荒唐剧

(2010-09-18 08:43:40)
标签:

转载

http://s7/middle/4adabacdg90767517cd56&690

    九月份是个忙碌的月份,评论家的嘴都不曾闲着,新版电视剧《红楼梦》自9月2日在北京卫视面向全国播出,接之而来的板砖满天飞。从选角开始到地面播出的近四年间,该剧就争议不断,而新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播出,同样掀起轩然大波。对演员、场景、音乐、服装等的争论,并不妨碍开播前两集高达9%的收视率。或许,这个收视率并不属于这部电视连续剧,而是属于《红楼梦》这部深入人心的经典本身。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道出《红楼梦》真味。无数读者的钟爱,让涉及这部巨著的种种,都引来极大的关注。鲁迅曾评《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帷密事。”《红楼梦》被尊为名著,可想它在一定的程度上,是影响了许多人的。然而“新红楼”就差强人意了,前有87版《红楼梦》做比较,越发显得“新红楼”的滑稽。

    笔者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87版《红楼梦》的粉丝,且也是一直期待着新版红楼有所创新。无奈一开始作秀的红楼海选、黄瓜片头把新版《红楼梦》定格在这个庸俗的位置上,再也无发展的空间。不看“新红楼”,不知道什么叫“雷”,看过后才发现“新三国”要强上几十倍。名著被李少红导演成这样,曹公泉下有知一定会醒过来吧。闲话休说,且看“新红楼”都有哪些硬伤。

硬伤一:较忠实原著

    早在拍摄之初,李少红就表示,自己的拍摄原则是只有删减,没有杜撰,新版《红楼梦》共50集,将忠实于人民文学出版社第一次出版的120回版本,包括了高鹗的后40回续写部分。

    从播出的情况看,李少红没有食言,不但一些细节经得起考证,演员对白也直接摘自原著,甚至连“蝎蝎螫螫”这种如今已很少使用的词也照搬不误。观众都认为,新版电视剧《红楼梦》还原了文本的面貌,观之有读到文本的感觉,看电视剧《红楼梦》相当于在电视上读原著。不过有观众也认为,新版《红楼梦》对于文本的诠释“过于文本化”,而文字表达与影像呈现各有特点,电视剧《红楼梦》过于拘泥于文本还是稍微有些遗憾。

    喜欢“红学”的朋友都知道,《红楼梦》一书前八十回确实曹雪芹所著,而后面就是高鹗续书了。《红楼梦》是有好几个版本,比如脂批本、庚辰本、甲戌本等不同的版本,而这些版本虽然也没有八十回之后的故事,但按脂砚斋的批语及其他版本的伏笔来看,却与高鹗续书大不相同。为什么“红学”如今有这么多的探佚,就是因为他们不相信高鹗的续书,故此,如果说“新红楼”忠实原著,真看不出来哪里忠实?是忠实曹公的原著,还是高公的?既然下决心为大家补补名著课,就应该还原名著的原始性啊,显然看来,高鹗的续书不是最好的版本。87《红楼梦》在这一方面,基本忠实于曹雪芹原著,后七集不用高鹗续作,而是根据前八十回的伏笔,结合多年红学研究成果,重新构建悲剧故事的结局。

    反观之新版《红楼梦》,结局比较令人欢喜,贾府被虚惊一场“抄家门”之后,竟然平安无事,贾政依然当着官、且袭了荣公的职,显然美好的结局谁都喜欢,可这不太符合曹公的“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结局。《红楼梦》本来就是个悲剧,而你非要写成喜剧和南辕北辙有什么区别?高鹗徒劳无功一场,带累了少红导演也要挨板砖!

硬伤二:画面太聊斋

    朋友们,喜欢看恐怖片吗?隆重推荐今年以来最好的一部国产恐怖片:新版《红楼梦》。
    这是一部可媲美《猛鬼街》的恐怖大片。第一集开场不久,甄士隐在屋中打瞌睡,阴暗的光线,绰约的鬼影,还有那凄凉生哀的不时来几声惨叫的背景音乐,直接告诉观众,你们看的不是红楼梦,而是红楼梦鬼。宝玉挨打后做梦的那段,则将鬼片风格营造到极致。幽暗光影中,琪官突然闪现,活像一个皮影,木立在宝玉床前;不远处,投井而死的金钏儿独立角落,脸部轮廓模糊不清。她俩用标准的冤魂口音对宝玉说着话,很像《驱魔人》中的镜头,而且是双倍的。

    新版《红楼梦》一播出,很多观众都就在视觉上对它加以评论。《红楼梦》亦真亦幻,情景氛围的营造十分重要,对此导演李少红在这方面显然没少下功夫,色调梦幻,镜头虚实交替,很有梦幻的感觉。但《红楼梦》毕竟不是《聊斋》,若李少红拍《聊斋》,我绝对相信她的功底,聊斋版红楼,着实把观众吓的不轻。昆曲调“咿咿呀呀”,从头到尾一直唱个不停,真是有气无力的呻吟。虽然《红楼梦》描写是金陵的故事,但昆曲确实不合适,可以用越剧啊,李导的昆曲可是宣传了戏曲文化,可也雷倒了我们。再者,通篇下来,场景昏暗,色调阴森,仿佛金陵从来没有晴过一天。虽然李导一直在为刻画悲剧的画面埋伏笔,可这从头到尾下来也够吓人的,豪门的生活难道一直在这阴森森的空间里不成?李导不要误导观众啊。

硬伤三:人物形象 

    “90后”领衔的演员阵容正式亮相,可能都是新人的缘故,很多观众对这批小演员的批评并不留情,比如说到小宝玉,有网友就直言“书中不是说圆脸粉腮吗,欧阳奋强才是这样的造型,而这个宝玉,尖嘴猴腮,不好看,外貌上看,该剧并没尊重原著。”对此,李少红表示,“87版的形象是因为那已经固化为经典了,我觉得长得像不像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气质要像,如果大家往后继续看的话,会慢慢接纳这帮小孩的,大家应该多宽容些。”

    这是什么态度?拿这些小孩子来蒙蔽红迷朋友的眼睛啊?好歹你对观众负责任啊!于小彤的少年版宝玉太幼稚,怎么看也比蒋梦婕饰的黛玉小好几岁吧,一口一个林妹妹,你叫谁呢?蒋大姐可以做你的蒋大姨了。成年宝玉虽然略有几分成熟,却丝毫没有宝玉的气质,大家的公子怎么不见得一点富贵之相?林妹妹更不用多说了,脸肥唇厚,丝毫看不出哪里有不足之症,怪不得贾母说这句话时这么虚,连她自己也不好肯定。李沁饰宝钗倒是气质娴静端庄,只是太单薄了些,宝姐姐从小操劳家事,营养不足。可成年的宝钗变化也太快了吧,一下长那么肥,不知是吃了什么?

    说完男女主角,我不得不说说王夫人,还有贾政,年龄太大了,夫妇俩完全可以演贾母和荣公了(如果他还在世的话)。姚笛饰演凤姐,真真温柔,从头到尾的假笑可是把她也笑累了吧。说到这里,不得不批评一下导演,选角太有问题了吧?你见过如此温柔的凤姐吗?那还能被称为“凤辣子”吗?迎、探、惜三春不稍多言,就说这元春吧,我看演王夫人合适,皇帝会喜欢这样的贵妃,真不知道是谁的眼睛有点问题?秦可卿倒是风流了,一派狐媚子形象,那一双眼睛可是勾魂摄魄,怎么像是贵族的少妇,更何况她的身份原是废太子的公主。

    丫环倒是漂亮,可见红楼选秀选出来的花瓶。值得怀疑的是晴雯这个角色,杨幂名气也算不小了,自演郭襄起,一直很喜欢她,怎么演个晴雯倒像个悍妇?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看不出风流灵巧在哪里?香菱应该是个很漂亮的姑娘,不然薛潘也不会因此就打死了人,这个香菱就差的多了,姿色平平,还不及小丫环呢。在这里值得一说的还有个人物,焦大。大家知道他是谁吗?李颉老师,87版《红楼梦》的演员指导老师兼贾赦的扮演者,怎么到这里竟成了个下人,只那么短短的一段戏份,世事多变啊!

硬伤四:场景不够华丽

    “新红楼”努力透过建筑展现贾府等望族的奢华生活,观众能够感受到片中扑面而来的富贵气息。而比起原著中的描写,剧中展现的建筑还不够华美。“新红楼”的很多场景都是搭的棚景,不像87版那样搭建起一个真的大观园。这些棚景让“新红楼”中的建筑显得不如原著中的华美。

    “新红楼”对人物的屋中陈设也下了不少工夫,大量使用的帷幔以增加贾府的华贵之气。“新红楼”部分屋中陈设挺有想法,比如贾宝玉到秦可卿屋中休息那段戏,一层层的门被推开,看着挺有艺术味道的。“新红楼”的室内陈设风格太过单一,没能根据人物性格凸显多样化的室内风格,剧中室内风格以棕红色为主,但原著中,不同人物的房间风格有很大的差别。比如贾宝玉的房间摆着书柜、隔断等,原著中把他的房间描写得非常华丽,给人以震撼的感觉,但剧中贾宝玉的房间就显得调子比较暗,没有震撼的感觉。另外潇湘馆的风格应当比较清新,而怡红院则应是金碧辉煌,装饰也要很繁复。

硬伤五:旁白絮叨 照本宣科

    新版《红楼梦》像是在听广播,闭着眼睛你都知道故事情节,照本宣科的阅读不像是在听汉王学习机吗?一开始我不知道是谁在旁白,知道后不免失望。甄士隐扮演者周野芒先生是我比较喜欢的男角,因为他演过《水浒》里的林冲。那个儒将的风采依然存在心中,而今扮演超脱飘逸的甄士隐自是有几分不像,这也不是重点,毕竟客串。谁料想五十集絮絮叨叨的旁白竟然是他,可真让我失望。李少红解释说:“旁白给人的感觉像是曹雪芹在向大家讲述《红楼梦》,自然平和,没有任何语言色彩,给人的感觉更真实。”李导快别这么说了,你拍“新红楼”不够曹公受的么?还要鼓捣他老人家作甚?

让九零后小孩照本宣科背台词,着实为难了。可是平铺直叙的念书有什么意思?语言对话,一点味道都没有,还不如听单老师讲评书呢。李导只当背台词就是忠实原著了,可活灵活现的《红楼梦》怎么拍的死气沉沉?诸如宝玉把宝钗比作“杨妃”(形容宝钗面容肥硕),宝钗竟然一点也不生气,不知是演员不意会,还是导演故意的。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