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台湾哲学教授傅佩荣:哲学与人生

(2008-05-31 12:50:03)
标签:

宗教

哲学与人生

儒家

傅佩荣

中国台湾

杂谈

分类: 名人

台湾哲学教授傅佩荣:哲学与人生

在线收听

                                                                                           http://news.xinhuanet.com/book/2007-04/24/xinsrc_29204042309443902013311.jpg听众朋友,您好,欢迎收听《视点》。英国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说过:“物质力量越大,我们对扬善抑恶的精神境界和美德的需求也就越大。我们从未充分地从精神上把握好我们的物质力量;而今天的道德落差比任何时代都要大。”现代人物质丰富,拥有大量的资讯和自由,却可能迷失自我。当今不少专家学者主张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承传先人的经典智慧,启发对德行教育的认识和共鸣,这对于压力沉重的现代人来说,应该是一剂舒缓压力、改善人际关系、化解冲突的良方,也是营建更为和谐的社会和人类心灵的一种积极做法。

  “刘总编辑:今天下午,我们北京地理图书和西单图书大厦,联合邀请台湾著名的哲学家、著名的演说家傅佩荣先生跟大家见面。下面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傅教授讲演。

  傅佩荣:各位北京的朋友,大家下午好。非常感谢刘总编辑的介绍。我从18岁念哲学到现在将近40年。很多人常问我说,哲学很抽象,念起来好像很枯燥,对人生又没什么帮助。为什么要念呢?但是,我们对于世界的历史稍微了解的话就知道,真正主导人类命运的,并不是那些重要的军事家、政治家,或者是企业家、科学家,而是哲学家。他们默默地工作,在思想上给人类提出一条应该走的路。”

  这是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傅佩荣先生应邀在北京著名的图书城西单图书大厦做《儒家文化为什么很重要》的演讲,听众是来书城购书的普通读者。

  傅佩荣教授祖籍上海,台湾辅仁大学哲学系毕业,台湾大学哲学研究所硕士,美国耶鲁大学哲学博士。傅佩荣教授在台湾大学所开设的“哲学与人生”课在台大开讲17年来座无虚席,被推选为最优通识课,傅佩荣教授被评选为大学最热门教授。

  从西方哲学到中国古代哲学,傅佩荣感到了自己对中国传统经典的接近。在教学和研究的同时,傅佩荣教授热心投身于写作和演讲,五十岁以后,专心注解《论语》、《孟子》、《老子》、《庄子》、《易经》等中国传统经典,展现温故知新的哲学智慧。目前大陆已出版他的《哲学与人生》、《智者的生活哲学》、《智慧与人生》、《走向成功人生》、《孔子的生活智慧》、以及《论语》、《孟子》、《老子》、《庄子》、《易经》五大经典解读等书。从这些书名也不难看出傅佩荣教授致力于让哲学走出书斋、进而为大众生活服务的理念。

  傅佩荣教授自1990年来在台湾每年演讲两百多场,引领听者解读中华经典,向中国传统文化中探询存在的大道。从文化中心到寺庙,从学校到行政机关,从社团到基金会,都常见他的身影。作为台湾著名的演讲家和积极涉世的学者,他乐于?自己所学所思与人分享,将几十年进行中西哲学研究的成果,与当代日常生活密切结合,传达了作者本人通透畅达的人生智慧,其真诚的态度、幽默的语言、清晰的道理,深得听者喜爱。

  2006年秋,傅佩荣教授来到大陆,在十天的行程中,56岁的他辗转北京、上海、苏州等地做了十余场公益性讲演,他的辛苦与满足挂在脸上,令傅佩荣教授欣慰的是,他终于有机会将自己多年以来酿出的哲学之蜜让更多中国人分享。

  “全世界受过教育都知道,地球上有一个亚洲,亚洲有一个中国,中国有一个孔子,孔子说过一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个世界上,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每一个族群,如果都可以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世界不就大同了吗。你所了解的思想,你所坚持的信念,是否深刻,是否符合真实的人性。这是我第一点说的。第二点,我要特别谈一下,儒家跟所谓的现代化的关系。”

  这就是我们节目开头一幕,傅佩荣教授在北京西单图书大厦的演讲。哲学,在他的讲台上化身为幽默的言辞及亲切的笑容,傅佩荣教授携带着他的著作让听者走近能让人亲近的哲学。

  他讲到,进入21世纪,我们还需要学习两千多年前所创造的儒家思想吗?今天倡导儒家文化,纯粹是为了发“思古之幽情”,还是因为其中确有历久弥新的哲理?傅佩荣教授从儒家的人生哲学谈到儒家文化的活力,从儒家面对现代化后遗症而展现出的意义谈到人生多元价值的建立。

  讲者诚恳,听者认真,图书城演讲厅里挤满了渴求知识、希望重新认知传统文化的听众,大家表情专注,很多人是站着从头听到尾,并且热情提问,傅佩荣教授一一作答。

  “读者:我问您一个问题:现在的年轻人,他们正忙着看的都是怎么样创业,怎么样找工作,怎么样赚钱。年轻人了解孔孟、了解古代哲学的这些思想,对他们当下的现代的生活有什么意义呢?

  傅佩荣:年轻的时候你学儒家思想,怎么样使人际关系走上一个正确的路,怎么样改善它,有直接的帮助。非常具体啊。我们从小到大跟很多人来往。我跟别人来往要什么原则呢?这就是一个所谓的人生经验的思考。第一个,内心感受要真诚;第二个,对方期许要沟通;第三个,社会规范要遵守。不要小看这三句话,这是我几十年的心得。你跟任何人来往,从父母开始,到你跟路边的人,甚至是坐车的时候跟旁边的人也一样。但是,人的情感常常在变化。所以,光讲“真诚”两个字就让你应接不暇了。所以,在这个时候,你就要很敏锐地注意到内心情感的特色和程度。所以,真诚就代表要警觉,随时注意到‘我’跟周围关系如何。这三点常常冲突,没有冲突哪有人生呢?你也可以其它的做法,但是很冒险:我是不是太让步了,是不是太坚持了。其实,如果你了解儒家的话,你跟任何人来往都很清楚。我内心感受、内心期许、社会规范如何……我们举几个小故事,各位就知道为什么孔子的思想在生活上实践之后,可以产生非常动人的光彩……”
很多听众在接受我们采访时都表示,傅佩荣教授深入浅出地诠释了中国传统哲学对现代社会及人生的积极意义,听了傅教授的演讲收益良多。

  “读者:我就觉得,他对孔孟重新解读,用他的智慧和他独到的思想去解读,我觉得特别有新意。他谈得比较开阔,我觉得对现实很有启发性。其实,人们一直对儒家还是比较感兴趣的。比如说外圆内方的修炼;对事业的追求,但并不强求;可以和别人有不同的见解,但是可以“和而不同”。我觉得都对我挺有帮助的。

  读者:儒家文化的中庸之道,一个是处世,修身养性都是从这两个字出发的。如果没有听过教授解读“中庸”两个字,有的时候,咱们自己对中庸这两个字理解比较片面,教授解读过之后,你就理解中庸是一个什么问题。

  读者:一方面,给我自己的孩子,想让他真正知道,还是要通过故事,通过深入浅出的东西来了解人生哲学。所以,我买这书是这样的责任。”

  对普通大众来说,哲学对于现实人生的启发意义才是最重要的。近年来,随着民众对哲学走进生活的迫切需求,一些专家学者开始将看似抽象与枯燥的哲学做社会传播工作,傅佩荣教授曾说,他的哲学研究关注两个方面:一是文化传统如何延续及发展;二是哲学如何对大众有所帮助。傅佩荣教授此次在大陆演讲的题目包括《生命的意义》、《儒家文化为什么很重要》、《欣羡庄子》、《品味老子》、《〈易经〉对现代人的启示》、《儒家与人际关系的改善》、《儒家与现代教育》、《孟子与成功之路》等。

  “主持人:那么,下面我们特别欢迎傅教授。

  傅佩荣:谢谢王教授的介绍。诸位北大的同学们,大家晚上好。对我来说,这是一个非常愉快、也非常荣幸的体验。我在学习哲学的过程,先从西方再转到自己的传统文化。对于儒家,我已经有一些基本的观点。对于道家,我现在这个年龄正在设法实践里面所提到的思想。提到庄子,我首先想到印度人讲的一句话。他们出了一位伟大的诗人叫做泰戈尔。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印度人喜欢念他的诗,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每天早上起来,念一行泰戈尔的诗,人生就充满希望。以我自己的经验来说,不一定是早上还是晚上,任何一个时候,只要念一段庄子的话,就会觉得人生充满趣味。”

  这是傅佩荣教授在北京大学演讲的热烈场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与年轻学生互动,教学相长。

  “学生:第二个问题就是说:庄子还有一句话;知求而安之若命。你说这是表达庄子的消极还是积极;是悲观、乐观还是一种达观?你觉得乐观的态度和达观的态度有什么区别?谢谢。

  傅佩荣:这是相当扣紧原文的专业问题,很好。庄子的话是乐观还是达观?什么叫达观?达观就是了解所有的必然性,你才能掌握到偶然的可能性。这种必然性是大家都一样的。比如说,什么是人生呢?16个字:生老病死、喜怒哀乐、恩怨情仇、悲欢离合。你怎么样在这个里面,让自己的生命可以安顿下来。所以,他这种不是乐观,因为乐观有时候,显得很天真浪漫,不了解生活实际的内在的压力才会乐观的。悲观实在是大可不必,为什么?因为每一个人都一样,譬如有人问我说,你是教哲学的,我很害怕死。我说你不要怕死,因为人人都会死。哪一天,你不会死,那才要害怕。因为大家都死了,你不死,你不是妖怪吗?这叫做达观,如果大家都发生的事,你何必去烦恼呢。你就面对它,接受它,就不再受它限制,设法掌握你能够掌握的部分。我再补充一段话,如果你需要座右铭,可以参考笛卡尔,笛卡尔是近代哲学之父。他的座右铭是什么?很简单:不要让我的欲望超过我的能力范围。我的欲望都在我的能力范围之内,我就很快乐啊;如果我的欲望,超过我的能力范围,那就是自寻烦恼嘛。所以,我简单做这样的说明,谢谢。”

  “学生:我觉得《哲学人生》写得挺好的。他对孟子、老子、庄子等我们早期的哲学,他解析得比较透彻。

  学生:文学院系的特别是哲学系的讲座,我经常过来蹭,对中国古典的东西比较感兴趣。就是因为很多研究科学的人,研究到最后研究到哲学的层次了。特别是研究越是比较大的理论,越是涉及到哲学层次的思考。就是你研究越是基本的规律,越有联系,牵涉到宇宙、时间、空间等就有可能有联系。像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其实,已经是哲学层次的东西了。希望能从中得到启发吧。

  学生:我觉得诸子百家里面,比较有用处的,一个是儒家一个是道家。现在无论是工作中还是生活上,其实,这两个学派对你是非常有用处的。儒家把个人修养都说清楚了,《论语》主要是说个人修养;道家,现代人生活压力都比较大嘛,学学道家,可以减轻压力,对事情看得比较开。

  学生:因为我对中国古代的思想、儒家和道家都比较感兴趣。在北大的阳光大厅听了他第一场讲座,现在我想听他的第二场(讲演)。我觉得他讲得挺有道理的。最难能可贵的是,他对《易经》也有非常独特的研究。我想这些哲学上的东西会对我们非常有帮助。特别是大学生,他们面临对人际关系的挑战。比如说儒家,儒家的很多观点都提倡心诚,我觉得这是人际关系中非常重要的东西。

  学生:我觉得好像找到了曾经很迷茫的答案,我一直在问自己,应该怎样做人,怎样做事,我一直在找我在这个世界中的定位。因为我真的曾经迷茫过,因为面对纷繁的世界,真的有很多很多不舍,对利益的不舍,对其他的不舍。听了傅教授讲座之后,我突然清醒了,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对的,我正在追寻我的快乐,这是属于我自己的,而不是别人的。确实是很坚定了一些。我觉得这是最重要的。因为迷茫的时候、犹豫的时候会浪费很多时间。

学生:他讲儒家与人际关系,我正好是古代文学研一的学生,也许他讲的东西跟我学的东西会有些交叉的地方,可能会给我一些启示。他也许就是说,把儒家精神的内核跟现代人际关系交往有一个交叉点,希望汲取古代文化的精华来指导现代人的行动。我想听听他对儒家思想内涵的分析。

  学生:因为我之前读过他的一本书,我觉得很有哲理,我感觉学到了很多东西。以前我的心态可能比较浮躁,但是读了那本书之后,我觉得更加平和地看一些东西、更加包容。因为我最近的心态又有点浮躁了,所以想再来学习一下,净化一下。因为我马上要毕业了,马上进入职场了,所以,我觉得我急需这一块东西。

  学生:今晚听了傅佩荣的讲座,让我很受启发!我重新感受到了“诚的力量。”我觉得诚会给我力量,诚会给我做事的方法,诚也会给我内心的平静。所以说,无论是力量、方法还是内心的感受,我都以为诚标准。

  学生:是一场让人受益良多的讲座!不仅有哲理,还有许多笑话与幽默!我想听过的朋友大概可以相视而笑,莫逆于心的!”

  “我上次到北京是十年前。十年之后,我自己研究的重点,都放在对传统经典的诠释上面。十年之内,我出版的《论语》、《孟子》、《老子》《庄子》、《易经》这五本解读,对我来说是耗尽了心力,并且有些心得。跟大陆上学界的先进、前辈们,互相有机会讨论。并且很多思想要落实在生活里面,一定要取得我们本身文化传统的年轻一辈的认同,这个时候,教育有多种方式,有的是在课堂上教,有的是把这些观念用一般的生活上的例子来进行说明,我想这种方法也值得我们考虑。我这次来大陆,最主要是也到了这个年纪,现在5、60岁了,这个时候自己的心得比较完整、比较成熟,所以想说,有计划的、有步骤地推广出来,它可以说是一个因缘条件都成熟了,我们做事就是要顺势而行,我准备尽我力量,为两岸的中国人做点事情,在学术界来说,我自己现在56岁,也应该负起自己的责任,这也是儒家的精神。我有能力也有意愿,我就做。”

  从傅佩荣教授融合个人心得与创建的演讲和他为当代人提供阅读中国哲学原典的简易方法中,我们更体悟到哲学本是生活的结晶。《论语》:真诚出发,完成生命价值。《孟子》:择善固执,蓄养浩然之气。《老子》:体悟智慧,超越生命苦难。《庄子》:穿透真实,逍遥自在。在与傅佩荣的接触和他的言谈话语中也清晰地感受着他的做人原则,那似乎正是哲学在生活中运用的佐证。

  “经典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能够予思想以启发,对于人生的困苦有所帮助。关键是到了一个阶段要去反省,需要真正去了解、领会某些理论,观察它对生活所起的作用。傅佩荣也承认,这个运用的过程是漫长的,无法急功近利,哪一天像孔子说的有困难再去学习,那么他就能真正将这些内容理解,并融会贯通。我们有时会说,人生走不通了,就去看看书吧,说不定书里会给我启发。就是这一涵义。”

  “当然每个时代一定有它的局限,古代的生活怎么可以搬到现实生活呢,所以你要区分。有一些是当时生活的方法,有一些是思想的核心。古时候人穿的衣服以及乘坐的车辆和现在人是不一样的,但待人接物的原则却无所大改。譬如,每一个人都希望别人尊重他,那么你首先也要尊重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都是一样的,像这样区分就很容易。”

  “我现在的座右铭是与人无尤。‘尤’代表责怪,不怨天不尤人。人到中年以后,已经不再会有和人互相责怪的机会了。年轻时候所犯的错,可以挽救改正。但中年犯的错就来不及了。所以我现在与人交往,都是广结善缘,广结善缘是尊重别人。难得聚在一起,希望是一个善缘的开始。大家聚在一起,得到一些看法、启发,以后我可以从这个出发点重新开始。比如我和同学分享我的学习经验,目的是想让他们想到要珍惜大学生活,要好好把握学习的机会。这就是广结善缘的意思。”

  “年轻时会格外喜欢孔子,孔子的生命稳定,给人以希望。碰到挫折时就想要学孟子的浩然之气,只要觉得有道理,虽千万人而吾往。到了中年之后喜欢老庄思想。学道家对自己的成败得失可以看得透彻。庄子所说的“不得已”对我启发很大,它不是被迫、无奈,而是指当条件成熟时顺其自然。等自己过了40、50岁的时候,一定要开始学《易经》,学了易经之后懂得人生的道理,等于是多了好几道窗,可以看出人生丰富的趣味。”

  “台湾很多朋友都知道,我有“四不一没有”,我不碰政治、不上电视、不应酬、不用电脑、没有手机。人生的秘诀很简单,你要做这个事,你就要放弃别的事。我得保证自己做学问的时间。我之所以能把我要做的事做好,就是因为我收敛、约束自己。”

  学点哲学,给心多开一扇窗。

  好,接下来进入我们今天的有奖收听环节,我们每月将选出若干名答对任何一道问题的朋友并为他们送上一份特别的礼品。请听好今天的题目:你能说出中国古代一位著名的哲学家的名字吗?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回答:电子邮件chnxwb@cri.com.cn;来信请寄到中国北京市565信箱普通话节目部收;传真8610-68891748。我们的问题同时在华语广播网上播发,网址是www.chineseradio.cn 感谢收听本期《视点》,祝您愉快!

http://gb.cri.cn/chinese_radio/content/images/content_r16_c9.gif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