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中国移动发展文化管理it |
分类: 移动视点 |
6月18日,中国移动班组建设工作人员培训班在中国移动管理学院开课,第一堂课,由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劳动组织处刘灵心处长讲授,题目是: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为打造卓越班组夯基助力。
以下是课堂笔记,仅供备忘。
人力资源工作在班组建设中的定位
主要任务是班组长职位体系、任职资格体系、激励机制、培训发展的建设与实施。
以职位管理代替身份管理,并且关注人的能力的建设。
机制、机构、人才,支撑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
(一)
围绕公司战略,进行职能分工,职位设置。包括招聘与选拔、奖酬与激励、学习与发展、组织与职位设计、职业生涯与继任者计划、绩效管理。
职位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石。
两大核心工作:职位设置与职级评估。要点是对岗不对人。
职位设计的划分的四种方式:按业务流程、按职能分工、按专业领域、按客户、产品、项目。四种方式结合运用。
中国移动职位等级分为19级,大H通道,经理类、专家类,分别发展,可以交叉转换。
国资委、中国移动集团对班组组织建设、班组长队伍建设提出要求,人力资源部出台了劳动用工管理办法,建立中国移动标准职位库,设置了11个班组长职位,市场4类、技术7类,提出明确要求。
核心职位需合同制员工任职;普通职位允许劳务派遣制员工任职。
(二)
以人为本:改革为了人,发展依靠人,成果让人民共享。
企业:要求有能力素质强,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员工队伍;
员工:要求实现提升与发展,需要组织给予规划、引导与支持。
双方的共识:提升能力素质、实现职业发展,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面向全业务运营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人才储备够不够,能否实现转型发展。
形成机制:发展路径
打造队伍:人才培养
尺子:职位有要求;镜子:员工有方向;梯子:发展有路径;位子:利益有兑现。
形成价值创造、价值评估、价值分配与能力提升的系统。
应用体系:招聘、绩效、培训、职位发展、薪酬。
班组长职位:P+1减2四档。P、P+1、P-1、P-2。
(三)量化绩效薪酬:
李跃:建立完善与业绩挂钩的收入激励机制,重点是在营业服务一线建立与业务销售量、终端销售量挂钩的薪酬激励机制,构建中国移动的“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员工分享企业发展成果。
以人为本,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实现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为指导思想。
适用范围:一线生产人员100%全覆盖。营业人员、客户经理、话务员、其他一线人员。
厅店目标完成系数、班组业绩季度目标考核。
量化绩效薪酬的意义:
一是推动转型:营业厅开源、协调、沟通,也即走出去营销、处理好与社会渠道、集团客户经理的关系,内部沟通、经验分享等;二是基础管理水平提高;三是班组长管理能力提升。
(四)员工培训与发展
管理体系:分级管理,建章立制
实施体系:流程化、模板化、多样化
支撑体系:内外结合、资源充沛、布局合理。
培训对象:分层分类,依岗位分层,依业务分类。
集团:班组长培训:宣贯文化、体验交流。
省公司:以技术业务培训为主。
班组长培训三大导向:能力导向、综合发展;统分结合,两级实施;分层培训,加强评估。
培训主要内容:自我发展教育、强化执行教育、人员管理教育、大局意识教育。
集团开展的培训方式:示范培训、海外培训、远程培训、内训师培训。
相关问题:
班组长职位体系:因事设岗,职责清晰。四统一,不是单独设置。
班组长的身份:核心岗位(重要、对人才素质要求高、敏感):合同制员工;普通岗位(辅助性、替代性、临时性):劳务派遣制员工。
职业发展路径:基于职位的职业发展(带宽)、同一职位族内的职业发展(升迁)、跨职位族的职业发展(流动)、基于专家体系的职业发展(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