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改版后的新浪微博
(2011-10-17 19:55:37)
标签:
美国微博新浪传播性sns网站转发人人it |
改版后的新浪微博开放了测试邀请,这样一来使用新版微博的人也就多了起来。许多用户也都发表了自己对新版微博的看法,在评论声音中负面的要远多过正面的。如此前很多人所想的一样,新浪微博确实向社交方向发展了。我个人一直是微博的鼓吹者,当Facebook成功的将信息和人结合在一起并拥有七亿用户量(后续还在增长)后,或许很多人会想恐怕以后很难再有一种商业模式能有如此之大的用户规模了。可是Twitter的出现,却给了我们惊喜。如果说Twitter在美国最开始的走红是因为美国发短信很贵的话,那他在中国的红火就跟这没关系了,关键性的还是微博本身模式所具有的吸引力。
毫无疑问,在国内各家微博中新浪是最受欢迎的,即使用一些关键性的指标去衡量新浪微博也都是排在首位,根扎的很深。看到了很多人在骂改版后的新浪微博,不仅是由于产品设计,还包括新推出的一些附属服务,例如微博的秀频道等。说实在的我个人对于改版后微博的一些频道的设计也非常不喜欢,但是我并不会因为这个而离开新浪微博,其实那些抱怨微博的用户活跃度也丝毫没有降低。好在一点是新浪听取了用户意见并且已经在产品设计上做了改善,现在用户的怨言也逐渐减少,矛盾似乎已经平静。但不管怎样,我还是适应不了三栏设计,所以一直用的还是两栏设计的版本。
为什么说大家不会因为新浪产品设计上的错误而离开微博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在吸引大家上微博的理由中,产品设计并不扮演最关键的角色。用户上微博的目的是希望看到自己关注的人最新发表的微博,看看他们的动态,他们说了什么,他们在干什么?他们发了什么好玩的东西等等,动机可能有很多,但核心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看看别人发的微博。所以说如果有一天用户发现自己关注的人更新频率降低的话,这才是微博最大的危险,才会导致用户离开微博。信息流的枯竭将导致微博的衰亡,这道理同样适用于SNS网站。
新浪微博刚出来的时候,我就在博文中写到互动将会是微博的核心。新浪的动作也证明了我的判断,即便是政策上没有限制和风险,微博在国内的最大发展空间也依然会是社交。新浪微博不仅开始朝社交领域发展,而且还推出了即时聊天功能,且不谈这是否能威胁到QQ(关键还是得看是否满足了用户需求)姑且将它看作是对用户需求的补充。
听到一些大佬在说微博将成为下一代社交网站,对于此观点我并不认同,我更倾向于认为新浪微博会成为一个非常好的陌生人交友的平台,而真正的社交网站一定是基于熟人网络的,像Facebook、人人一样。社交的最大魅力在于互动,而互动的形式却有很多,主要的有图片、文字和语音三种,而其中尤以文字信息使用频率最多。而且新浪微博有很强的兴趣属性,这点会成为陌生人交友的基础,当用户关注了某人后也就给予了彼此认识的一个机会。
说一下不认同微博将成为下一代SNS网站的理由,首先提到的是成为好友的方式,在SNS网站上,用户要想与某人成为好友,需要先发出申请,经过对方的确认,只有在成为好友后,彼此的信息才会公开。而在微博上信息的隐私保护途径只有私信,除此之外不论是转发还是评论都是完全公开的,隐私保护机制不够完善。你可能会说在微博上如果你不希望跟别人成为好友,也可以使用移除粉丝功能啊!这确实是个方法,但是治标不治本,因为如果别人有心看你的信息,他还是可以搜索你的账号ID然后进入到你的个人主页中查看,毕竟你的微博主页是开放的。
早先就听到用户跟新浪提建议,希望微博能够设定隐私保护功能,主要有两种需求:一种是用户可以发一些微博只有自己可见;一种是发的微博只有好友可见。这两种设置都未尝不可,解决方式可能是在用户发微博的时候进行隐私设置,但这样就会带来两个问题一个是会弱化信息的传播性,一些带有隐私设置的微博的可传播性势必会降低,另外就是增加功能设置,提高了用户的使用成本,就好比是现在的分组、收藏加标签能一样,很多用户都因麻烦而不愿使用。或许新浪的PM有更好的解决方式,不过即使方式再简便,但步骤还是要有的,只不过说更好的方式对于用户的阻力感会更小一些。
微博的一大特性,也是他的一大优势就是强大的传播性,主要体现在转发功能上。如果对信息加防保护就相当于对信息进行了筛选,被保护的微博会降低传播的机会,遏制信息的传播性,而我们又无法准确的判断哪一条微博的传播性会更好。对比SNS和QQ空间的隐私保护会发现SNS上个人主页的隐私设置和QQ空间中设定密码或问题指定某人访问的这些举措都不宜用着微博中,因为这样会破坏整个微博的体系。怎样给予用户隐私充分的保护而又不影响微博固有的优势,这是个很难取舍的问题。不同物种所具有的特性不同。如果新浪真的满足了以上两种需求,达到了降低用户发微博的顾虑的成果,那我们才更有理由认为微博是一个社交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