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关系和熟关系
(2011-07-06 21:20:39)
标签:
人人关系sns社交市场it |
中国是个讲究关系的社会,这句话用到互联网中同样适用。不过我这里说的可不是互联网公司跟政府之间的关系,而是说网站所建立起的用户关系。最近,新浪微博和QQ空间的改版备受关注,拿新浪微博和QQ空间新版的图片对比,乍一看,发现两者很像,页面都是三栏设计,在功能的布局上也有一定的相似。谈及改版的原因,大家也是各持己见。从目前泄露出来的照片看,可以肯定的是改版后的微博社交属性加强了,但跟现在SNS网站相比还是有很大区别的,虽然布局上改变了,但微博依然保留了原本的功能。应该讲新浪微博的产品设计还是挺给力的,即便是那些拿它跟Twitter相比较的人,也不得不承认新浪微博的体验要优于Twitter。
其实新浪微博在发展过程中,有几款产品也曾遭到用户批评。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微博评论中的互评功能,当时遭到了很多用户的指责,好在新浪日后撤下了这功能。谁也不敢保证自己做的每一款产品、上的每一个功能都成功,产品要想成功还需要积极倾听用户的心声并收集用户的建议,做出及时的反应。总而言之新浪在产品方面还是有很优厚功底的。一直以来我都有个观点,微博的竞争门槛要比SNS高。最大的理由就在于关系构筑的门槛,SNS网站是将线下的关系搬到线上,所以在SNS网站上我们可以通过学校、公司等条件很容易寻找到自己在生活中的朋友。这样我们在一个新的SNS网站上,就很容易建立起自己的关系链,也很容易形成自己的圈子。SNS类型的网站之所以会相对封闭,也是为了更好的创造一种交友的氛围。相反的,如果用户在一个SNS网站上找不到自己好友,那也会降低网站对他的吸引力。看来关系链构筑的简单有利也有弊。
与SNS不同的是微博上大家彼此关注的初衷是因为共同的兴趣,微博本身也会根据相同的标签来推荐好友。所以说微博上关系链上的结点是陌生人,而不是已经认识的人,由陌生变熟悉这并不是一个短暂的过程。陌生人组成的关系链一旦构筑起来,用户就很难放弃。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人越容易得到的东西就越不会珍惜。
同样的效果,但过程却截然相反。当我们在一个网站上找到自己好久未联系的同学时,会有一种兴奋感,这也会增加用户对这网站的好印象,进而增加网站的吸引力。而如果你在一个网站上结识了志趣相投的人,可能你也会对这网站抱有些许的感激之情。相比较国外不同的是,国内SNS网站扮演的这种维持熟人关系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被QQ取代了。总而言之,无论是为维系熟人关系提供平台还是为陌生人的相识建立渠道,无论是老关系的维护还是新关系的拓展,对用户来说都是有需要的。市场都是有的,至于说孰轻孰重,谁的市场更大,就要看产品的魅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