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谈微博
(2010-09-05 08:27:05)
标签:
微博未来发展it |
当腾讯微博刚推出的时候,有人将他与新浪微博作比较说:新浪微博将以高端人群为主,而腾讯将以低端用户为主。显然这种分析是根据QQ用户群。另一方面,是由于两家公司各自的宣传的思路决定的,新浪自古就喜欢用名人效应,屡试不爽,新浪在名人圈也有较好的人缘。最成功的案例就是他凭借名人效应打败了很多专业的博客网站,当然这其中除了名人效应外跟新浪出色的运营和良好的宣传是离不开的。这一点,腾讯跟新浪确实有很大反差,靠QQ起家的腾讯,是低端用户上网的首选服务商。到目前为止,低端用户依然是腾讯最大的用户群,QQ用户的素质和接受教育的水平总体上都不如新浪的用户群(但愿我说这话,不要激起民愤。请谅解,我只是实话实说而已)。我想也正是因为这样,QQ社交网络的信任度远不如新浪。在这里我要特别说明一点,同样的功能腾讯与新浪微博的名称确是不一样的。腾讯微博将发微博改为广播,关注改为收听,但这只是一些噱头,本质上大家都还是一样的。
算起来,我也是位资深的微博用户(新浪微博最早批的内侧用户)。出乎我意料的是,这么长时间以来我对微博的热情始终未减,从这点上说,微博要比SNS强多了(我也曾一度痴迷SNS,但大约只停留了两个多月)。很遗憾,我对SNS上的社交游戏例如偷菜等毫无兴趣。跟大多数人一样,最初吸引我注册微博的也是那些名人。普通大众都有一种希望与名人交流的机会,他们期盼着这些上流人士能够帮助自己改变现在的命运。因此,我一直都觉得新浪应该非常感谢微博上的那些活跃的名人用户,例如姚晨、潘石屹、刘兴亮等。不能说没有他们新浪微博就发展不起来,但至少他们应该算是功臣。模仿是腾讯的强项,腾讯微博也打出了名人牌,所以就出现了一个名人在两家甚至多家微博上同时建有账号的情况。更可笑的是,有的人没有在某家微博上注册竟然也有了账号。这其中肯定有一些公司为了吸引用户故意捏造账号的情况。为了争夺名人资源,有些网站还跟名人签订了独家协议。在一段时间内我拿蔡文胜老师在新浪和腾讯上微博比较了一下,发现他在腾讯上的微博更新的速度要迟于新浪。
最近,一朋友跟我说微博成社区了。这点我非常认同,而且我觉得微博这个社区更为真实。同城的很多博友都会举办线下活动。同线下友谊一样微博上社交圈的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之上,你的粉丝还有你关注的人构成了你在微博上的社交圈。当然我们也不排除一些人为了某些物质利益而关注别人,典型的就是一些人为了得到奖品而选择加毫无兴趣的人关注。微博上信任度高的一个很重要的体现是私人信息的公开,有的投资人将自己的联系方式在微博上公布,我想这在QQ上是不可能的。这种信任使得大家的交流更为真诚,一些VIP用户和品牌还在微博上组织了很多活动。凡客诚品、招商银行是两家搞微博营销比较成功的公司,世界杯期间蔡文胜举办了竞猜世界杯四强送iPhone 4的活动也吸引了很多用户的参加。这些活动的举办对于用户来讲一方面提升了品牌或个人的知名度,另一方面则是增加了自己的粉丝数(这方面效果特别明显)。而活动的支持平台——新浪微博,则可以借机对自己进行宣传,并且还省去了一部分广告费。
我说过SNS的想象力无限大,微博也同样如此,发展潜力与相比有SNS过之而无不及。很多公司都已经开始利用微博发布招聘信息,有的用户也开始在上面售卖商品。我关注的一位博友就曾在微博上售卖她的二手自行车,微博上还可以举行了征集、公益、拍卖等活动、如果你身边的亲人失去了联系,也可以在微博上发布寻人启事。对于微博的发展潜力,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它做不到的。当一些公司想要开发一款新产品时也会在微博上进行调查,甚至允许用户凭借自己的微博身份免费参加一些活动或者获赠演出的免费入场券。对于微博给人们带来的切实影响,我相信这还有很多很多,未来微博肯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腾讯已经准备开放自家微博的API端口了,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开放程度的提高也会使微博上的应用越来越多。
微博也可以为人们提供问答服务。你可以将自己的问题发在微博上,说不定很快你就会收到博友们给出的答案。即使你的博友给不了答案,他还可以将你的问题转发,看得人多了得到答案的概率自然也就提高了。虽然转发功能很简单,但却在博友们的互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一来体现了乐于助人的精神,二来也扮演着现实生活中中介的作用,通过它你可以认识到更多你感兴趣的人。
另外一个不得不提的就是@功能,这个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取代短信、电话的作用。现在我已经看到一些人通过使用这种功能写下想要对别人说的话。这功能最大的好处在于如果一用户有些话不好意思、不方便或是不想直接对别人讲,他会努力寻求别的渠道间接表达,微博的出现恰恰在这方面做了补充。当用户有一烦恼找不到人倾诉时,他可以把问题发到微博上,我想一定会收到很多人的反馈,或是一些安慰或是给他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比较其他的互联网产品,微博被寄予了更多的期望。一些人包括媒体人士都将微博看作是一种新媒体。每一个用户都扮演着记者的身份,当身边发生一些重大事故后用户可以第一时间发到微博上。从这个角度看,微博最大的优势是它的实效性,这已经在很多重大事件发生中得到了验证。当西安发生地震时,第一个发出此消息不是哪家媒体而是新浪微博用户。相应的他的真实性却有不足,不排除有些用户在微博上编造不实言论。不管怎么说,把微博定义为一个信息发布、传播平台理所当然。
说了这么多微博的好处,那么微博有没有不足的地方呢?肯定是有的。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微博让我感觉这个社会很残酷,增加了我的抱怨情绪。很多人都在微博上发表一些不被媒体曝光的事件,揭露了社会上丑陋的一面,再加上人们的过分评论,让看到的人心中难免有激愤之情。这倒也很好的体现了中国的一句俗语“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在一个访谈节目中,曾子墨谈起微博对自己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发表一些不能在公众媒体上发表的言论或观点。正是这样的原因,微博一直面临着政策风险。用户也应该感觉到现在在微博上发言已经越来越不轻松了,对于一些含敏感词汇的微博管理员都会给予删除。
我查看关注我的粉丝中,有的用户关注的粉丝人数将近2000人。奇怪的是,一个用户关注的人多了,即使他并没发多少微博,他粉丝数也不会太少。不知道这是不是体现了国人礼尚往来的传统。到现在为止我关注的好友有140人(未来肯定还会增多),虽然我认为自己已经是非常活跃的用户了(还获得了微博控的勋章),但依然不能保证每天都看完我博友们所发的微博。所以我想这些用户肯定不能将自己关注的人的微博全部看完的。
国人的虚荣心总是很强,QQ用户比等级,微博用户则比较粉丝数。有需求就有市场,网上有人已经做起了花钱买粉丝的生意。显然这种买来的粉丝并没有多少价值,但这种情况的出现对于微博良好的气氛却是一种破坏。QQ号可以出售,微博价值应用的推出也为用户的账号提供了具体金额的参考。我担心的是,微博账号也像QQ号那样被随意出售,如果将来微博账号也像QQ号那样频繁被盗的话,就不尽人意了。
我更愿意将微博理解为一个提供基础服务的平台,至于说这个平台的用处就要看人们如何使用它了。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微博的作用是不一样的,有些人将他当作信息发布的渠道,有些人将他作为营销平台,还有一些人用他搞起了宣传……一些人可能会认为在通信工具如此发达的今天,单纯的文字交流方式太过落后,它不如语音聊天来得简便。直接。可即便是这样,微博的活跃度依然不减,状态的更新、彼此之间的互动是吸引用户频繁登录的主要原因。如果哪天你因为上微博而成为了always online,这并没有什么值得惊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