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谈,QQ、微博、SNS

(2010-09-05 08:08:18)
标签:

qq

微博

sns

商业模式

it

   Twitter火了,围脖又开始兴起,各大门户之间展开了围脖大战。目前看来,在国内的门户网站中,新浪是最成功的,紧随其后的就是搜狐、腾讯、网易了。

    面对这块大蛋糕,不只是门户巨头,SNS也想来分一块。虽然他们还并未正式的推出微博服务,不过某些SNS网站的页面已经做了一些更改,添加了一些微博的属性。说到底,SNS和微博还有QQ提供的服务都是在线交友,只不过是互动的方式不同而已。拿SNS和微博在功能上的差异作比较,微博也可以发图片,可以分享音乐、视频等,但最大的缺憾在于不可以写日志。可这并没有减退人们的热情,即使每条微博的规定字数不能超过140,用户也会将日志或文章以连续更新微博的形式发出,博友们将这种形式的连载称为“微小说”。除了这些,两者的差距还体现在应用程序上,不过我想微博上应用程序的增加也只是个时间问题了。SNS、微博、QQ空间三者的页面最显眼的位置,都放置着一个文本框,便于人们更新状态、心情或是发表自己的想法,不同的只是文本框上的文字,但功能都是一样的。值得肯定的是,这项功能对提高用户活跃度方面确实很有作用。如果人们能够实时更新自己的状态,那肯定也会勾起好友的好奇心。

    既然门户和SNS都已经发力微博,以模仿著称的腾讯更是不愿放过这次机会。大家都知道QQ的诞生是源于腾讯对ICQ(QQ已经超过了他的这位祖宗)的模仿。本质上讲,QQ是一个即时聊天软件,不同于SNS,两者之间有明显的区别。QQ秀也是马化腾从韩国模仿学来的。在门户微博的所有跟进者中腾讯也被认为是最具威胁力的,凭借着强大的QQ用户和对QQ客户端的整合,腾讯的很多产品即使不是行业第一,但也做得有声有色。算起来,我用QQ也好几年了,不过现在的热情大减,登录QQ的频率也远没有以前高。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改变是因为微博把我上QQ的时间占据了,更直白的说是我更喜欢微博。但登录QQ空间却是我每天都要做的事,主要目的就是想看一下好友们更新的心情。玩微博的时间太久,习惯了转发别人的言论。当看到一好友在QQ空间上发表的心情很有意思的时候就想转发,由于QQ空间没有此项功能,也不免让我感到遗憾。大家都知道,QQ的产品线是国内互联网公司中最全的。对于每一个QQ用户来说,QQ空间是必备的。因此腾讯也在不断增加空间中的服务,并将自身的其他业务在空间中加入了链接。当SNS兴盛的时候,腾讯就推出了QQ校友并在空间中加入了此项服务的链接。这是腾讯惯用的方式了,不仅符合腾讯的战略,也弥补了腾讯的不足。

    从沟通方式上讲,能让人们之间的交流更为直接、及时的肯定是以QQ 为代表的即时聊天了。尽管SNS网站也推出了即时聊天工具,但效果甚微,根本不可能撼动QQ的地位。我知道SNS网站之所以推出即时聊天客户端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避免在自家网站上认识的好友转移到QQ上,这种情况在我身上也发生过。但也是一时热闹,在QQ上加入的SNS好友大多都是刚开始聊一聊。慢慢的大家的兴趣都会消减,所以现在在微博上我都不会主动跟博友要QQ号。SNS希望将人们的线下友谊搬到网络上,利用朋友之间的口头传播扩大知名度。同时SNS、QQ还是微博也希望人们将自己在网络上的友谊转化到线下,至于转化效果,从总体数字上来说最高的应该是QQ,但我想微博应该是最真实的最有效的。对此我建议一些机构做个统计。

    新浪微博之所以能够如此成功要得益于名人效应。难能可贵的是,有很多名人给新浪微博做起了免费宣传,鼓动自己的朋友注册微博,这一点是SNS和QQ无法与之攀比的。虽说QQ的活跃度最高,同时在线用户数突破了一亿,但其中有很多假用户(指那些只挂QQ却不聊天的人)。我也经常会看到身边朋友的电脑上挂好几个QQ的情况。与之相比,微博更能调动起人们的积极性。举例来说,一些企业或个人在微博上招聘、举办一些互动活动,不同于专业的招聘网站的是,在微博上发布招聘广告并没有任何辅助工具,招聘要求完全是靠用户用文字的形式在上面发布。线下人与人之间的认识可以通过朋友之间的介绍,线上也同样可以。SNS主要是通过好友之间的分享,微博则是通过彼此之间的转发。这样一来,用户就可以通过好友的分享和转发,结识自己感兴趣的人。

    就三者目前的发展来看,在国内QQ是发展最好的。而在国际上则是SNS,Facebook基本上已经是一家独大了,以Twitter为代表的微博势头也很猛。三者之间有同有异,以上只是我的一点看法,还很不全面,希望大家多多指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