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已身为代工之王但是郭台铭仍有很大的抱负,这次他要大刀阔斧的进入3C零售领域,这意味着他不仅要掌控加工而且掌握渠道。我认为他这样做的原因多半是跟他的性格有关,郭台铭这个人一向比较强势,希望掌握主动性,不喜欢被人牵着鼻子走。代工企业即使做得再大也改变不了他既有的模式,他的收入依然要靠品牌的订单,而这正是让郭台铭让感觉很不舒服的地方。如果说面对小的客户富士康还有些议价能力的话,那么对于一些像戴尔、惠普这样的大品牌,富士康的优势就明显要弱很多了,毕竟鸿海还是有竞争对手的,而这些大客户又是富士康主要的收入来源,富士康不能失去他们。
郭台铭想要掌握主动性,就要增强品牌对自己的依赖,但如果自己做品牌的话,与富士康的现有业务是互相矛盾的,郭台铭也很可能因此失去一些大客户,这其中的厉害关系他还是能分得清楚的。
既然不能做品牌,郭台铭便选择了渠道而且是选择了跟麦德龙合作的方式。他知道富士康在零售领域毫无经验,他需要别人帮他,从这点来看,郭台铭确实深谋远虑。其实我认为富士康并不是真正的要做终端渠道即使他提出的目标很伟大未来2到3年内在大陆开一万家店,但这显然不切实际只是个口号而已。富士康的核心业务还是代工,之所以涉足零售渠道,一是因为富士康有这个实力资金上的支持,二也是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改变富士康在品牌面前的被动地位,
3C零售与富士康的电子代工业务正好相匹配,进一步完善了鸿海的服务,提高富士康的议价能力进而提高了富士康的利润率,这才是郭台铭的最想要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