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了没有_(林安澜独立原创作品)

标签:
时尚文化娱乐电影情感 |
分类: 独立原创闲笔 |
几年前常有这样的感觉,以为衣服只要是简洁大方做工精细质地优良的,即使穿上10年也一定不会过时,因此常常不惜花大半月的薪水买一件这种所谓能穿10年的衣服。还会极力怂恿别人买,热情地帮她分析:“虽说几百块的衣服看起来很贵,可是能穿10年哪!几百块除以十,就是几十块,穿这样漂亮的衣服每年才花几十块钱,贵在哪里?”
(林安澜独立原创作品,刊于1997年12月《生活潮》)
然而没过几年,翻翻衣柜发现那些贵得令自己咋舌的衣服竟没有一件能上身了。懊恼自不必说,但内心里更多地是百思不得解的迷惑:当初自己的眼光真这么不行么?
一日看电视瞧见原先正大综艺的片断,真让我大吃一惊,里面杨澜打扮得竟是那样的土气。回想当年,我们极爱看这个节目,如果不心小漏看了一集,第二天必会打电话问女友:“昨天杨澜穿什么啦?”
美丽的衣服竟都面目全非了。终于明白能穿10年的靓衣理论原不是何时何地都能套用,若到一个平稳的较高的审美线上,也许可以买得到能穿10年的衣服了。而这几年,我们周围的变化毕竟太快了,人们的审美观念也一直跟着在飞跑,且原先审美起点低,更让人明显地感觉到那变的速度。
我深有感触地说给女友听,抱怨这年头让人感觉自己阴差阳错总是在落伍。不料她却说自己蛮喜欢这样的变化,她告诉我她20岁时一次去学校舞厅跳舞,发现系里一位女老师也在,旁边便有
好事的同学把这老师的舞伴指给她看,还用很老道的口气说:“这老师都25岁啦,也真的该找个人了,不知这男人是不是她对象。”
她说她看了心里非常地同情这老师,因为当时她也认为25岁女人是极老了。可后来等她自己到了25岁,却发现无论是自己还是周围的人都很自然地认为25岁是很年轻的年龄。于是又想到30岁的女人可能算是年纪一大把了,可现在到了30岁,却又惊喜地发现30岁正是属于年轻又洒脱的的一群,并且已经有人称40的女人一枝花了。
“年龄一年一年地在变,而社会观念也一步一步地在变,仿佛存心为我保持年轻的状态而变似的。我喜欢这种变化。”明快活地说。真羡慕明这种变温动物般的性格,她总是有极强的适应力,总是能轻松地调整她的现在时。她的轻松自如又让我联想到一个大男孩。
记得念书时同寝室的4个女孩子总爱在熄灯后聊天,欣聊得最多的是则是她最引以自豪的哥哥,听得我们这三个没有哥哥的女孩羡慕不已。不久欣的哥哥去了美国留学,那年冬天欣便收到来自纽约的圣诞卡,我们这三个女孩也抢着看那张卡片,为的是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不想夹在卡片中的一张相片让我们彻底如了愿。
相片上欣的哥哥穿着浅色的布衬衫和牛仔裤,坐在长长的台阶上,英俊中透着儒雅的气质。相片的背后写着四个字:“变了没有?”
年轻的女孩子们当然不会自寻烦恼去深究变没变的问题。大家只是一味地端详打量相片上的大男孩,看是否如自己想像一样帅。好长一段时间里,这一句“变了没有”只是那帅帅的大男孩的一个代名词,念起来遥远清新而写意。
现在想来,这一句“变了没有”的背后,这个大男孩所经历的那半年,大概不会如这四个字一般轻描淡写。身处异域,仿佛该变的和不该变的都在眼前翻了个个儿,环境秩序、生活方式、思想观念都得在短短的时间重新组装运作。这个象牙塔里出来的大男孩当时是否也有我此时一样的苦恼,而又得怎样地变与不变,才能不迥异于这精彩的外面世界且又不放弃那份中国式的安然,能够这么轻轻地问一句“变了没有”呢。
后一篇:旁观人生_(林安澜独立原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