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家乡琐忆(二)——拷浜与车浜

(2018-08-28 21:15:00)
标签:

拷浜

车浜

捉鱼

乐趣

分类: 情感

拷浜是乍回事?车浜又是怎样回事?江、浙、沪乡下人都知道,城里人可能已不太晓得了。江南水乡,江、河、湖、浜、沥、泾、浦,纵横交错,水系发达,水中生物繁多,是人们捕鱼捉蟹的好去处,在浜的浅水部位(浜梢)排水捕鱼叫“拷浜”,在浜的深水部位(浜头)排水捕鱼叫“车浜”。

上海乡下有很多浜,类似于小河沟,但比河沟要大得多。浜只有一头都与江、河(泾、沥)等水源相连结,能随江、河水的流动而流动,浜的另一头则是闭塞的。浜有“浜头”和“浜梢”两部分,浜头宽而深,浜梢窄而长(大多与江河连结,水可流通)。

浜的周围分布着密集的村宅,人们依浜而居,浜水滋养着乡亲,浇灌着农田。浜都有其主(生产队所有,养鱼或种菱),世人通常以所在村庄的姓氏取名,如刘家浜(江)、马刘浜、瞿家江、南黄浜,张泾浜等,当然也有例外的,如赵家塘所在浜叫杨家浜,不叫赵家浜,小木桥宅(姓黄)南面的浜,叫陈家浜,不叫黄家浜,不知其故?

有句成语——“竭泽而渔”,是说排尽湖中或池中水后捕鱼,本意是比喻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但借用到拷浜与车浜上,特别贴切,因为两者都是竭泽而渔的做法。

拷浜,在浜梢(尾)进行,这里水浅、常年流动,水面狭长,浜头深水的鱼虾经会顺水流游入浜梢,造就了拷浜捉鱼的天赐良机,大家喜欢在此筑坝截流,用拷斗等简易排水工具拷浜。

拷浜并非只是人力活,其中也有技术。最重要的是筑坝,这是拷浜成功的关键,坝筑不牢固,中途就会塌坝,河水马上涌入,一切前功尽弃。所以,凡有经验的人,都会在筑坝上狠下功夫,选择水面较狭的地方,把坝筑得牢牢的,确保万无一失。其次是筑坝的时机,最佳时段是春季,在每天凌晨前进行,因为,春暖花开,鱼儿最活跃,特别是鲫鱼,喜欢在夜间游到浜梢浅水里“打挤”daň jì(交配),此时筑坝,往往能把较多的鲫鱼挡在坝内。再是拷具要精良,拷斗用铁皮煤油箱,对角一开为二,用铁丝将铁皮扎在竹柄上,可同时做两个拷斗。拷头大小要适中,以便携便用为宜。每次考浜两人(站在坝的端边)面对操作,将坝内之水逐渐拷出,直至排光、捉鱼。整个过程多则四五个小时,少则二三个小时,结束后开坝放水。再过十天半日,浜头里的鱼儿又重新游入浜梢,又可筑坝拷浜了。

少年时,我也多次合伙拷过浜,每次拷浜,像模像样,换上旧衣裳,带上拷斗、撩网、铁鎝,深更半夜,满怀信心,兴致勃勃,摸黑走出家门,奔赴浜梢,筑坝拷浜,由于技术原因,少数成功,多数失败。记得有一次我和叔叔在三家浜梢拷浜,在大人的把握下,获得成功,捉到了二十多斤鲫鱼,叔叔拿到龙华自由市场出售,每人换得五元钱,这五元在当年是个很起眼的数字。还有两次,我和一个小伙在白渡浜梢拷浜,由于经验不足,没有用心筑牢头道拦坝,浜水大多拷出,即将捉鱼时,拦坝应声坍塌,大水汹涌涌入,白忙了一场,狼狈不塂,扫兴而归。

车浜是队里的集体行动,也是队里的一件盛事。每年入秋,渐趋农闲,乡亲们就集中劳力“车浜”。车浜前只需将浜梢筑坝堵牢,确保无塌坝之忧。农业电气化以前,用牛车、风打车和人力脚踏车抽水,电气化以后,用柴油机、电动机泵抽水。车浜需要昼夜连续进行,中间不能停顿,小浜四五天、大浜六七天才能把水排尽。捉鱼是车浜最热闹的时候,男女老少都来观看。队里捉鱼的人,根据浜底高低分段进行,从浜滩摸起,慢慢捉摸到浜底。浜滩下跟着很多“捉栖头”的人(小囡居多),等队里人捉完浜底鱼虾“放汤”(即解禁,允许捉栖头)后,他们纷纷下去,在湖泥中捣来捣去,你争我夺,捡拾一些遗漏剩余的小鱼、小蟹、小虾,偶尔有人摸到藏得很深、很隐蔽的黑鱼、甲鱼、河鳗等大一点的漏网之鱼,捉栖头的人在泥水中来回摸爬,个个混身湿透,像个泥人,但基本都有收获,拿回家中,改善伙食。

捉完鱼后,要晒浜(不放水,让浜泥在太阳下暴晒)十天半月,然后开坝放水。最好晒到浜泥发白或出现小裂缝,这样,好似为河浜全面消毒,也有利于来年鱼籽的再生长。

生产队车浜捉鱼,通常不上市出售,全部分给农户食用。数量,根据鱼的大小、多少和家庭的劳力人数均等分发,所以,车浜之后,家家都有鲜美的鱼吃。

如今,上海乡下众多的河浜已被填为平地,大片的建筑物出现在往日的浜面上,拷浜与车浜已经成为值得乡亲怀念的历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