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引导孩子走出“融洽同学关系”的误区
(2017-10-11 08:33:50)
标签:
家庭作业抄袭纠正误区 |
分类: 退休生活与家庭教育 |
就读小学、初中阶段的孩子思想比较单纯,通常不太知道搞关系,但高中阶段的孩子就不一样了,学生来源广泛,素质条件不同,思想比较活跃,他们开始知道要搞好同学关系了,但对如何融洽同学间的关系,怎样搞关系,似懂非懂,容易走上偏面搞关系的岐途。
国庆长假期间,为防止学生过度游玩,耽误学业,不少学校把假期家庭作业布置满满的。这样,一些成绩较差、解题困难、做作业速度慢的同学,就难以抽出一、二天时间出行游玩,只能偷懒应付做作业。这类同学情急之下,就有可能向平时关系好、作业速度快的同学“求助”,索取对方的解题过程及答案,以便走捷泾,赶速度,留出时间外出。被求助同学就会急人所急,毫不犹豫地伸出友谊之手,将答题和盘托出奉献给求助者,让人家不动脑筋任意抄袭。这种现象不单单节假日存在,平时也有。这其实是学校明令禁止的不良学风问题。
有这样一位正在就读高中的孩子,比较老实,为人善良,不会得罪人,在班级表现较好,数学成绩班上领先,每天放学回到家里,都先做完数学作业,接着用手机悄悄拍下解题结果的图片,轻松地微信发送给班上要好的同学,天天如此。此事被母亲发现,就问孩子,为什么要把答案题告诉人家?孩子说:“做作业又不是考试,这是在搞关系,是在帮助同学,不是说到社会上工作关系很重要吗?”这位母亲警觉性很高,意识到孩子的做法,思想认识有误区,对怎样融洽关系存在偏面性。
针对孩子暴露的认识问题,母亲便晓之以理,耐心诱导,指出:同学间和谐相处,搞好关系是对的,关键看你怎样搞关系,我们需要和主张的是正常关系,不是搞违反校规校纪的关系。让同学投机取巧,逃避思考,直接获取你的解题结果,搏得对方的好感,表面看关系是融洽了,其实这是对搞好关系的误解,是使同学不求甚解,囫囵吞枣,最终还是害了同学,对培养他独立思考能力不利。真正融洽的关系应该是:同学间互助互学,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当同学遇到难题时,可以用口头形式,询问其难在何处,并用自己的分析理解,适时开导,指点迷津,直到对方真正理解、弄懂弄通为止,而不是替人代劳,直接输送解题结果。
孩子还有一种心理状态值得家长注意:输送、抄袭作业都是同学间的私交行为,往往存有侥幸心理,认为只要彼此微信单线联系,守口如瓶,老师是不会知道的。这种思想更要不得,俗话说“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此处指得益于抄袭之利),时间久了,总会暴露马脚,到那时,两人都要受到老师批评,在不良学风一栏都要记上一笔,如果追求源头,输送者要负更大的责任。要知道,输送与抄袭作业事关学风问题,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严抓的问题,此风不可长。
总之,家长要全面关注孩子的成长,给孩子以正能量,既要看孩子的考试成绩和在校表现,还要看家庭作业,是否脚踏实地,自主完成,一旦发现有抄袭现象,应该抓住苗头,立即制止,切莫视而不见,不闻不问,任其抄袭。更要严管孩子,从源头上刹住输送答案的歪风,只有从两方面抓严抓管,就能使孩子在风清气正的环境中获得真才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