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举报 权不庇护 势不可挡 反腐加速
(2012-12-12 15:53:09)
标签:
网络举报腐败分子效应重压落马 |
分类: 评述 |
随着我党反腐倡廉工作逐年深入,监督腐败,检举揭发腐败案子的途径与样式越来越多,尤其是近几年来超越正规申诉举报渠道的网络反腐的蓬勃兴起,使得举报的事实越来越具体,打击的目标越来越精准,几乎弹无虚发,即报即中,案子曝光迅速,处置严厉,影响广泛,反响强烈,实属空前,不少腐败分子在反腐网络的重压下纷纷落马,受到应有的制裁,真是大快人心。为什么人们崇尚不通过正常渠道和程序举报腐败分子,而热衷于使用网络反腐,又为什么网上举报能够如此卓有成效?主要原因如下:
网上举报,避开了由各级纪检、信访部门代劳,使举报中途搁浅、截留、阻断的不正常现象失去市场。控告与申诉是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但又规定要逐级进行。这就使部分送往各级领导的控告申诉材料,由身边工作人员擅作主张,转往所属纪检和信访部门处理,不少信访部门如法炮制,又将举报材料原件,加上批语后返还给被检举人上级或所在单位处理,举报材料只在外面周游了一圈,重新回到了原地。这样举报人的意愿不但没有达到,而且往往会惹来不少麻烦,有的还会遭致横祸。
我曾见过这样一件事情:有位职工受人挑唆,向某总工会信访办写了一封匿名信,举报本单位组织一次中层干部外出活动,花费很多公款,职工反响强烈,请上级彻查。信访办直接来电,请单位领导前往陈述情况,并将举报信原件交给领导阅读,这位领导将情况如实说明(确属正常),在信访办取回举报信后,诸位领导仔细校对了笔迹,分析了那人的举动,立即就断定是谁人所为,从此,这位被猜中举报的职工,暗中多次被领导穿过小鞋,再也没有好果子吃。
网上举报就不可能出现此类“哽阻”情况,腐败分子路子再宽,本事再大,也只能是始料未及,望而兴叹,留给他们的只能是无限的猜想与怀疑,再想补牢,为时已晚,羊已亡也。
网上举报,绕过了腐败分子经营的圈子和罗织的关系网,使网上举报人消除顾虑,不受阻挠,大胆而彻底地将腐败案件公诸于众,大白天下。
以往腐败分子如此猖獗,腐败现象屡禁不止,原因在于,他们像一个个藏匿在领导干部队伍中的肿包,以极其隐蔽的廉政假象,混迹在腐败圈子和关系网中,受其压制和上司的庇护,盖子未揭,肿包未穿,得逞一时。他们把自己当作一手遮天的如来佛祖,谁控告、申诉、举报,谁就像孙悟空那样,决不会逃出自己的手掌,只要圈不碎,头就会不裂,网不破,鱼就会不死。事实也是如此,过去那些独霸一方的腐败分子,深藏其中,还当选了“代表”、“委员”、“书记”等要职,有的长期占居着局长、厅长、部长、省长的领导岗位。
网上举报完全排除了这些蔽端,是迄今为止所有举报样式中,举报人最放心,举报成本最低,反馈速度最快,最为顺畅的渠道。它无需直面腐败者或当政者,让举报者凌驾于他们之上,躲开他们的耳目,像进攻敌人那样,从他们的侧翼绕过,直达举报的目的地。它是一张通向整个网络世界、掌握在人民手中、笼罩在腐败分子头上的开罗地网,凡腐败者,无论手段多么狡猾,表演多么像样,资历有多深、职位有多高,或迟或早终将会落入这张大网之中,受到沉重打击。
网上举报,可以让腐败分子受到意外威慑,使让申诉无门,主持正义、坚持反腐倡廉的举报人受到鼓舞和激励。
网上举报,脱出常规,举报人的检举揭发,能够使各级组织与领导获得最大知晓度,让那些不因楼倒、桥塌、路陷、露富、矿难、洞垮、车毁、火灾等突发事件暴露出来的腐败分子,猜不着,摸到透,提心吊胆,防不胜防,也让官官相护的领导们想包包不了、想捂捂不住,来势凶猛,不可阻挡。更让同流合污的串案、窝案中的犯罪分子,害怕东窗事发,不攻自破,瞻前顾后,视如畏途。然而这种巨大的的威慑力量,只有通过网络举报,网上曝光,把腐败分子毫不留情地捅出来,暴晒在人民面前,才能真正形成。过去,不少腐败分子没有得到及时惩治,与按部就班的反腐程式大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