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典小说寓意深,初读“西游”有随感

(2012-11-04 10:18:22)
标签:

西游

道理

唐僧

悟空

团队

分类: 红楼西遊三国水浒封神演义博文

我早已看过电视剧《西游记》,有些片断多次观看,对剧情有点印象。但还没有通读过原著。数月来,我结合读原著,同时听完了单田芳评书100回(只讲到原著55回),接着读完了原著的后45回。边听边捉摸,边读边思考,听读思记,慢慢地体会其中蕴含的深刻意义。

《西游记》虽是神话小说,涉事的对象是神佛、妖魔、鬼怪。但它们都是人的化身,代表着正反两方面的人物,从悟空大闹天宫到师徒西天取经,作者都使用拟人的手法,通过双方的激烈斗争,尤其通过取经路上师徒排除八十一难的经历,阐述了存在于凡间值得人们知晓、掌握、传播、运用的道理以及应该引起人们重视、警惕、防范的问题,这也是《西游记》之所以列为我国四大古典名著的重要原因。因此,阅读《西游记》原著,不能像观看普通电视剧和玩弄兴趣游戏那样,只看一些打打冲冲热热闹闹的表面现象,仅关注一些上天入地兴妖作怪的离奇情节,而要由表及里,透过现象看本质,明白其中的事理常识与思想真谛,掌握一些基本知识,领略复杂关系,学习做人、处世的方法,丰富自己的斗争策略,提高自己在不同场合下生存发展的能力。

人们熟知,《西游记》主要分孙悟空大闹天宫和唐僧西天取经两个部分前者着重写孙悟空是在怎样的环境中成长的,他非凡的本领是怎样炼成的,又是怎样被训服的?他完整的“人物”形象是如何造就的?后者着重写唐僧领导的取经团队怎样共同奋斗,遇难克难及师徒四人在途中的具体表现,从中看出各自在西天取经中所起的作用与贡献。我认为《西游记》前后两个部分是相互衔接、紧密联系的,没有前者对孙悟空的特定描写和单独刻画,就不可能有后者孙悟空在突破道道难关中的惊人表现,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就不可能深刻难忘。例如,西天有天经、地经、鬼经,是如来佛给悟空传喻的,七十二般变化、一筋斗有十万八千里的筋斗云、呼风唤雨,上天有路,入地有门,步日月无影,入金石无碍之术都是孙悟空从灵台方寸山菩提祖师那里学到的,定海神针(金箍棒)金冠金甲云履是悟空从东海龙王那里弄来的……等等。孙悟空在大闹天宫中获得的这些通天本领与法术,在保护唐僧取经过程都得到了有效使用,发挥了巨大作用。

通过初读《西游记》,我对师徒四人的表现有了初步认识唐僧秉承观音菩萨旨意,一心向佛,信念坚定,不贪财色,真诚取经,依仗《紧箍儿咒》的权威领导团队,历经十四载磨难,取得真经的功绩,及其心胎未变,慈悲为怀,真假不辨,敌我不分,上当受骗,失误不断的表现;对孙悟空敢想敢说,敢打敢拼,隐恶杨善,炼魔降怪,火眼金晴,是非清晰,爱憎分明,及其敢作敢为,敢于担当,承担自己责任,善始善终保护唐僧,完成取经任务;对猪八戒勉强跟随师父西行,贪吃贪色,屡进谵言,拨弄是非,妒嫉悟空,意志动摇,有过作为;对沙僧忠诚老实,勤勤恳恳,保护圣僧,登山牵马,敢当老黄牛的精神等,这些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作者在书中刻画的各种鬼怪“人物”形象,描写的各种复杂事件,都是用来说理的。通过初读,我觉得师徒遇难克难,一难一事,一事一理,难难受考验,事事有真理。书中所写的事例相当广泛,内容极其丰富。主要包括:二对结拜兄弟情(唐王与唐三藏,孙悟空七兄弟)、四大李鬼行骗(真假二郎神、真假陈萼、真假唐僧、真假悟空等)、一处思想政治工作(东海龙王教育孙悟空的故事)、五段夫妻情感(殷温娇与陈萼,高翠兰与猪八戒,朱紫国王与正宫娘娘,罗刹女与牛魔王,万圣龙王之女与九头驸马)、五个孝道故事(大仙罪唐僧,玉华山王子向悟空学艺,小白马违逆父命,山中樵夫母子情长,三公主百花羞思念父王)、唐僧三次拒婚故事(女儿国女王招唐僧为婿,陷空山无底洞女妖向唐僧逼婚,天竺国王公主招唐僧为驸马)等等。这些事例反映的问题,有利用关系办事的,有真假混杂造谣撞骗的,有用典故教育启发开导的,有叙述夫妻深情的,有提倡子女孝道的,还有不近女色拒婚的,其情景非常精彩,读来使人玩味无穷,从不同的角度给人以教育与启迪。

此外,作者在孙悟空大闹天宫过程中描写的佛僧、星宿、菩萨,如观音菩萨、如来佛祖、哪吒三太子、牛魔王、奎木狼、昂日星官等,都是在师徒西天取经路上遇到的,其中,观音、如来是在悟空法术无力情况下的最后克难者。从这点上说,前者也是为后者的铺垫。

同时,据不完全统计,作者在全书结合情节需要,曾在135使用了俗语、古语和谚语,使小说写得更生动,更有说服力,更具可读性。笔者将系统整理成稿,作为博文发表于本博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