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属对退休领导的态度是反窥其领导权术的镜子
(2012-01-04 15:27:42)
标签:
权术掌权用权态度反馈领导下属秉公循私 |
分类: 评述 |
领导者的退休,意味着他原有的权力与威严已经终止,与其下属的领导关系以及由此而存在的利害关系也随之消失,两者完全处于两个互不干扰的独立生活个体,以往下属对领导者依附、顾虑、惧怕、无奈的思想束缚,已经得到彻底解放,此时,原下属对领导者的评价与态度最真实、最可靠,最能够实事求是地反映出领导者在位时用权、用人、用事、思想作风和群众关系等方面的情况,而这种“盖职定论”式的评价与态度,就表现在领导者退休后属下对他的议论和关注的程度上。
领导者一旦退休,解职为民,其人生辉煌之路就此结束。以往居高临下,指手划脚的时代将不会再来。他们巨大的身份落差,迫切希望得到某些人群的慰籍与关注。而下属对他们态度的好坏,会直接引发他们的种种联想,自然地回忆起他们在位时与下属相处的诸多往事:
凡贪图下属报恩的领导,在位时都会为己循私掌权。他们看到过去在自己的权力之下,曾在提职提薪、引进落户、分房福利、调动工作以及相互解困等关键时刻,得到过某些利益好处,解决过重大问题,体会到现实恩惠的下属,在自己退休之后,依然不忘滴水之恩,知恩图报,想到自己,称道自己,一如既往地关注、顾问、拜访自己,门庭若市光顾自己,看到自己经营的关系网、人际圈牢不可破,义气犹在,投桃报李,昔日的播种有了如今的收获,觉得自己在位时的心机、心思、心算没有白费,深感宽慰与庆幸,心中充满欣喜,体验到了多栽花少截刺、循私罗织的好处。例如,有位下属,看中领导手中有权,私下与其达成默契,设法将领导一个在郊区工作的儿子调进了市区单位,事先许诺的领导,不久就给这位默默无闻的“普通一兵”,自说自话地提拔为中层科级干部,彼此得利,两厢欢喜。从此亲密无间,退休后迎来送往,关系非同一般。个中缘由,不言自明。
与此相反,看到在自己相同的权力之下,某些同样得到过自己给予的好处与恩惠,乃至改变了命运的下属,在位时对自己好话说尽,小恩小惠,殷勤极致,退休后,出乎预料,对自己一反常态,人走茶凉,忘恩负义,过河拆桥,态度冷漠,足迹罕至,视同路人。对下属的如此举动,感到寒心、失望和悔恨,心中充满沮丧,觉得吃力不讨好,悔恨自己当初不该对他们心慈手软。例如,有一对下属,文革中插队外省务农,后由当地政府落实工作,九十年代中期,在一位领导手下,将丈夫作为“人才”引进一家国企单位工作,妻子也同时随丈夫进入同一家单位,一家三口落户本市,从此,这对夫妻的人生命运得到了根本的转机,领导在位时他们甜言蜜语,使尽招术,对这位恩重如山的领导如同父母,当然也少不了来点“意思”,可
凡不图下属回报的领导,在位时都会为民秉公掌权。他们在领导岗位上,都是些严格要求、秉公自律、高度负责、表现正直的干部,在任何情况下,对任何人,做了好事都是不图回报,他们坚持原则,依靠组织、团结群众,注重人性,不搞权术,没有关系网,不搞小圈子。这样的干部,从党性和党的理论上讲,在他们退休之后,仍然应该得到下属的好评与褒扬,还会想到他们。但实际境况却与之大相径庭,门可罗雀,少人问津。尤其是在他们手下不但得不到好处,反而受过处罚的下属,更是反目成仇,白眼相加,记恨他们,背后骂声不断,起码也有人说他们有权不用过期作废,一本正经,太正宗,太傻,给他们造成了极大的心灵疮伤。这也是诸多领导干部,在位时不愿意得罪人,做好人,原则性不强,不负责任,以权谋私,给自己留有后路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