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俩为父老乡亲复活了消失的村庄(附图)

标签:
老宅赵家塘褚家塘志复活原貎老褚老赵 |
分类: 情感 |
在历史上,有不少村落因故从地球上消失,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全国广大城乡建设迅猛,大兴土木,无数村庄动迁,同宅基的人不得不各奔东西,原址上被新兴的建筑物所淹没,昔日同宗人世代居住的老宅,已经成为人们记忆中的印象,而以后辈出的新人,也因看不见老宅的踪影,只能从老人的传说中,隐约勾勒出老宅的影像。如今,我和我的战友褚半农同志,乐施好事,敲击键盘、泼洒笔墨,追溯着老宅的历史,让消失的老宅得以复活,老褚的《褚家塘志》现已付梓成书,已交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我的《追溯赵家塘》一书也即将完稿。目前,专给一个非知名的老宅撰志、续谱、说史的人,在我们郊区少见,咱俩费时费神,历时数载,自发成书,付诸宅人,值得称道与庆幸。
最近,在一次“八一”节战友聚会上,老褚送给我一本《褚家塘志》,我数篇细读,虽然先前我对该宅没有丝毫印象,品读过后,他家所在老宅的模样活生生地浮现在我的脑际。
打开该书扉页,摆在我面前的就是一幅1977年前原褚家塘生产队地图和从1990年前原上海县地图上截取的褚家塘位置图,图上,人们可以完整地看到禇家塘老宅及其周围五六公里范围内的村庄、道路、河流、桥梁等地物,这样,后人就可以从图上看到他家老宅的原址所在。
地图是寻找老宅方位的直接依据,是宅志不可或缺,也是首先摆在世人面前的骥图工具,我的《追溯赵塘》书中,扉页之首也有一幅手工绘制的老宅地图,凭着自己的记忆,在反复走访与核对的基础上,按照原来的方位,定向定点,将周边近百个自然村落,一个不落地标注在简图上,再用虚线勾勒连接起各村庄间的道路,近似一张军用地图,让故乡人见图如见宅,依图索骥,找到赵家塘老宅基,指出出入宅基的行走路线,说出赵家塘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图文并茂是老褚写作《褚家塘志》的最大特点,与有些热衷虚构成书的作者的不同之处在于,书中的史料都来自他本人数十年积累的第一手资料,全是事实,一些数据、事件、证据、人物、事迹、变迁,都来自生活,源于真实,有据可查,宅上人看了,心服口服,众口称赞。他把拍摄保留至今的褚家塘老宅照片,包括原始宅基与新建农民新村,生产队的集体建筑物以及农户用过的家具、农具、证件等照片,清晰地编辑在位置图之后,让后人很直观地见到褚家塘宅基的原貎,指出每家每户世代居住的房舍,增进乡亲们对休养生息之地的怀念。
我的《追溯赵家塘》,在老宅地理位置图后面,没有赵家塘宅基的原始照片,乡亲们无法看到老宅的原来模样,这是我的遗憾之处。但通过我的努力,书中收集并编入了农业合作化以来历任生产队长的照片,部分乡亲以自家老房子、生产队田野、桥梁为背景的照片,生产队全体复转军人的照片,还有少部分农家祖传文物、主要农作物的照片等。这些照片同样也是追溯老宅历史和怀念当年生活情景的真实写照。
《褚家塘志》是一个小地域、小社会的缩影,其正文内容分政事、土地、经济、农业、住房、人口、,风俗、方言、人物、艺文、文献、杂记等卷,应有尽有,相当广泛,每卷还包括了许多小的方面,详细记载着各方面的历史变迁。如,褚家塘初级农业社基本情况一栏表中,记入了全社社员户主姓名、家庭成份、人口、劳动力、本户耕地面积、入股经营的耕地牲畜等;褚家塘土改后人口、土地、房产情况一栏表中,记入了家庭门牌号、家庭成员、瓦房数、国有私有土地等;生产队历年收支一栏表中,记入了年份、农业、畜牧业、副业等收支数字等;在褚家塘历年年终分配水平状况一栏表中,记入了年份、分配户数,户均数,参与分配的人口、人均数,劳动力数,分配情况,总工分数、分配单价、大队平均数字等。凡需数量表明的,都有明确的数字载入表格。在其他方面,老褚也用丰满的文字根据加以认真表述。
我在老宅的时间比老褚要短得多,因此,我的第一手资料稍有欠缺,《追溯赵家塘》在上述方面,没有《褚家塘志》那么多详实的表格数据。不过我记入了老宅完整的赵氏族谱,列出了赵家塘祖系表,从表上可以看出全宅人世代繁衍的历史沿革,对号入座地找到自家的祖宗。在此祖系表下,分祖传系列,设置了各家的传世名册表,其中包括门牌号、成员姓名、生卒时间、出生地、相互关系、动迁安置、亡人安葬地点等,赵氏族谱的建立,填补了族人无谱可查、无祖可续的困惑。
在《追溯赵家塘》书中,我将从采访十多位原宅老人得到的原始资料,一并整理编入,他们有的九十高龄,最少八十多岁,是老宅变迁的亲闻者、亲历者和见证者,他们的口述资料是抢救性的,非常可贵,也有编入之必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