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舅,母亲之兄弟,娘家的至尊者,过去,在我们这儿,娘舅对外甥来说,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历来就有“娘舅说了算,除了娘舅没大小”“娘舅一出场,事情就好办”的习俗与做法,因此,娘舅是处理外甥家庭矛盾纠葛最具权威的决断人。
正因如此,人们已经将此“娘舅”的权威意义引入到了社会生活之中,对一些判断人们社会行为是非的职能部门的执行者也称呼其“娘舅”。如称站在道路上维护公共交通的警察为“交警娘舅”,称法庭办案的人为“法官娘舅”,称赛场裁决的人为“裁判娘舅”等,他们手中的处罪单、哨鞭、法锤,就是执法的有力武器,凡遇到违反公共行为规范和无法自行协商解决的具体问题时,都会由这些“社会娘舅”出面决断,行为人也就听从他们的判决和处罪了。如今,在这些社会娘舅之外,还有一个全市人民公认的“新老娘舅”群体活跃在上海电视台的银屏上,他们以公正、严明、人性、亲和、认可的调解态度与手段,取得了上述“社会娘舅”所不及的执法效果,被人们亲切地称之为银屏“包公娘舅”。如果说“社会娘舅”尚有某些以权谋私、营私舞弊等不公正的执法现象残余的话,那么,上海电视台以全市著名人民调解员组成的“新老娘舅”群体成员,就是一些铁面无私、秉公调解、人皆折服的“包公娘舅”。
《新老娘舅》这档纯调解性质的节目,是在原以娱乐为主的《老娘舅》节目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口号是:“家常里短不用愁,都来找我们娘舅”,节目放在每天的黄金时段(18时30分)播出,一事一集,每集半小时,至今已播出数百集。收集率相当高,关注家事的人,每天必看,反响特别好。电视台免费提供服务,来台主诉双方,都是在矛盾深重,结怨久远,闹得不可开交,无法解决的情况下,主动要求而来的。有举家来的,也有夫妻、父子、母女或兄弟姐妹结伴来的。
老娘舅接到调解任务后,要做大量的前期调查研究准备工作,作出周密的调解方案,开播后,老娘舅正中危坐,当事人两边相对而坐,面对电视观众诉说各自的事由,讲述各自的要求,并由老娘舅当场进行说理、劝道、调解。当事人把老娘舅当公正人,大胆地诉倾自己的观点、想法,毫无顾忌地提出自己的要求,畅所欲言,有什么说什么,。老娘舅把当事人当作自己人,耐心地倾听当事人各执一词的诉说,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不偏不倚、实事求是地考量当事人双方的具体情况,辨别其中的真伪,寻找矛盾的症结所在,依据法律、道德规范、规章制度,思考各方都能接受的调解方案,以理服人,获得公正和解。
经老娘舅调解,冰雪融化,疙瘩顿解,感情修复,化干戈为玉帛,有的当场表态承诺、有的节目结束后达成调解协议,还有的握手言和,使许多濒临破碎的家庭、夫妻重归于好,重现了美满和谐的氛围。
《新老娘舅》节目之所以具有如此活力,受到上海市民的亲睐,成为人们茶余饭后、街头巷议的话题,主要因为:
一是在于它的公开公正。老娘舅与当事人素不相识,没有丝毫利害关系,没有任何附加的权力因素,所以完全能够得到当事人的真实信任和寄托,这在某些“社会娘舅”身上是做不到的。
二是在于它的监督最大化。银屏调解,摆脱了法厅和其他执法场所办案监督面的局限,面向全市观众,让市民人人参与监督,监督老娘舅的调解、当事人的诉说和各方的承诺是否正确守信。不仅如此,每期节目尾声,还会发表精彩的编后语,事后做好真实的回访,向电视观众反馈落实情况。这样,调解过程与真相始终大白于天下,最能收到高度透明的效果。
三是在于它的教育最大化。《新老娘舅》节目,充满着哲理、人性、情愫,实际上就是一个公开进行法律、道德、伦理、规章制度普及教育的舞台,深受人们喜爱。其受众者,涉及到家庭和社会的各类人群,不分贫富,不看官庶、不限长幼、老少皆宜,其话题涉及到家庭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家庭成员的教育意义更深更广泛,其教育效应大,有些案例已超出厅上教育范围,法庭解决不了的问题,经银屏老娘舅调解就解决了。
在参与银屏老娘舅节目主持调解的成员中,最受全市电视观众称赞的是上海市人大代表柏万青同志,她的调解思路清晰,旗帜鲜明,说一不二,说理透彻,态度诚恳,以心待人,让人心服口服,调解的成功率极高。因此,很多难断的案庭纠纷,当事人都愿意找柏万青同志调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