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晚辈不能把获得老人财产的多少作为赡养的条件

(2010-01-06 20:41:11)
标签:

老人财产

子女获取

赡养老人

自立自强

分类: 情感

赡养老人既是法律规定的义务,又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如今,众多老人在有力的社会保障和家人赡养下,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居,老有所花(花钱),过着幸福美满的晚年生活。但仍有不少老人,因自己财产处置不当诱发矛盾而遭来不幸,受到晚辈(不单指子女)的种种责难与凌辱,度日如年,生活质量每况愈下,过着不堪忍受的晚年生活。究其原因,问题出在晚辈们不能正确看待老人的财产,衡钱而赡,量财而养,瞅着老人的折子、房子、银子,盯着老人的钱袋不放,缠着老人的屋子不让,把获得老人财产的多少作为赡养老人的唯一条件,让老人在晚年继续为晚辈付出代价、作出牺牲。

常言道,“养儿防老,多子多福”。在和谐社会中,确实有无数老人“养儿防老,多子多福”,过着幸福的晚年。然而,也有不少老人“养儿遭罪,多子多祸”,过着痛苦的晚年,若无优越的社会保障,这些老人的生活就更加凄惨。

子女多了,老人在协调内部关系,处置家庭财产方面容易处分不合理、支配不平均,产生纠纷与冲突,兄弟姐妹间的矛盾就会自然而然地归结到老人身上,使老人顶到了晚辈间矛盾的风口浪尖上,晚辈们把社会主义劳动的分配原则用到了赡养老人上,强调“多得多养,少得少养,不得不养”。于是就出现了晚辈不关心老人,不养老人、不管老人,甚至跟老人闹到势不两立、对薄公堂、反目成仇、断绝关系、中断亲情的地步。例如,有的儿子由于得不到老人财产,愤愤不平,几近离家出走,躲得远远的,毫无音迅,十年不见父母,直到父母去世,尸骨未寒,才赶来与家人争夺财产。有的晚辈因家庭财产纠纷,老人病重住院,急需照料,盼子(女)心切,迫切见到后生,但子女丢下老人,不闻不问,心安理得地在外面吃喝玩乐,致使老人临终见不到子女,死不眠目,留下终身遗憾。有的晚辈因财产分配得不到满足,把气出到老人头上,谩骂老人,甚至拳脚相加,动手打老人等等,在他们看来,向老人要财产,向父母伸手,事出有因,不丢人、不犯法,天经地义。像这样的子女,养多了,到底是多福还是多祸?

 老人的财产是养老的资本。在社会养老保障的前提下,老年人对保护自己权益,搞好居家养老,已经形成共识。无数的事例教育了老人,他们从诸多老人痛苦的经历中,吸取了随意处置财产的教训,越来越注重保护自己的财产。他们认为,人老了,要有点老本(钱),有个老窝(房),有个老伴(夫或妻),有几个老友(朋友、同事),其中把自己的财产居于养老的首位。上海老人有一句经常挂在嘴边的话:“老鬼(ju,读巨)不脱手,脱手不老鬼(ju读巨)”。意思是说,老人一定要保留好自己的财产,慎重考虑处置自己的财产,不轻易脱手(给晚辈)的,属于老鬼(老炼的高手);凡轻易脱手,给了晚辈,就不是老鬼(老炼的高手)。因此,许多老人已经把这句话作为自己处置财产的法则。

    生前,老人的财产如何使用、怎样处置,心中有数,属于老人的权力,有老人的自由,受法律的保护。包括子女在内,任何人不得干涉。非经老人同意,违背老人意愿,背着老人,扣压银行卡、户口薄、房产证、身份证,安插户口,更改产证,私取钱款,强行索取、转移老人财产的做法,都是错误的,甚至是非法的。他们的做法,与社会上的不法行为又有多大差别呢?

老人的一生,由高潮到低潮,由强转弱,当晚辈需要养育的时候,他们把辛勤劳动创造的财产献给了晚辈,作了无私的付出与牺牲,这当然是他们责无旁贷的责任。但当他们日渐老去,他们的晚辈具备自食其力能力的时候,老人的财产主要用于养老,不再是晚辈的依靠,更不应该由晚辈去争夺,而应该由老人来保管和使用,使他们能在比较宽松的经济条件下快乐地生活着。

   老人的财产,说白了,在他们百年之后,剩多余少还不是给晚辈留下的,既然这样,还不如让老人留在身边,让老人有所慰藉,由老人自由支配,发挥老人财产的作用好了。

    晚辈要使自己的日子过得好,根本的办法是走出家庭,到社会上挣钱,凭本事吃饭,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更多收入,积累更多资本,以自己的实力达到改善住房条件,提高生活质量之目的,这才是值得称道的。而不是好吃懒做,消极求生,蹲在家里,动老人的脑筋,跟老人争夺,和老人过不去,不劳而获,懒惰啃老,躺在老人身上混日子。

    当然,老人一生奋斗不容易,当好老人,受晚辈的敬重更不容易,在老小之间、婆媳之间,“一好带两好”、“若要好,老做小”之类治家的至理箴言也是需要老人好好记取的。一概摒弃帮助晚辈的做法也是不妥的。所以,对手头拮据,确有困难、急需帮助的晚辈,要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从关心爱护晚辈的角度,进行适当资助,该出钱时要出钱,该出力时要出力,不能坐视不救,置之不理。于其有钱留着不用,不如生前帮助晚辈,免得生前晚辈不满意,生后子女指责你。因为,晚辈确有困难,需要你雪中送炭。但这种付出是自愿的、适度的、量力而行的,而不是迁就的、姑息的、更不是被迫的。一旦老人不愿意这样做,作为晚辈也只能正确对待,尊重老人选择,另找解决办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