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咱未随队军嫂们走过的艰辛之路
(2008-11-05 20:31:22)
标签:
乡村城镇军嫂心情艰苦怨言苦衷探亲情感 |
分类: 情感 |
军嫂是军人配偶的总称,在全军部队的军嫂中,非随军的占大多数,她们有的住在城镇,有相对固定的经济收入,生活条件要好些。但绝大部分住在农村,常年务农,靠天吃饭,经济来源渠道狭窄,生活比较艰苦。无论是城镇还是乡村的军嫂,由于她们夫妻分居两地,只身在家拖儿带女,辛勤劳作,操持家务,照顾老小,因此,她们的心情要比随队军嫂复杂得多,她们的付出要比随队军嫂多得多,人们对她们普遍抱以钦佩之情。
我们部队和兄弟部队一样,经常有非随队军嫂来队探亲,在和她们的闲聊中,我被她们真挚的夫妻感情、高度的社会责任、坚强的生活毅力所感动,深深感到她们的生活迈在艰辛的道路上,真是太不容易了。
她们和所有军嫂一样,也有着浓厚的夫妻情感。《十五的月亮》这首歌,就是对军嫂,尤其是对未随队的军嫂们夫妻情深的生动倾吐以及对她们付出的赞颂。十五的夜晚双相思,七夕之夜盼相会,病痛当头望夫归,身体有孕想亲人,困难时刻念夫帮……,是她们共同的心愿。只因夫妻两相距,关键时刻难如意,你思念来我思念。
在那通讯不够发达的年代,军嫂们在家,生活中寂寞自然不必多说,就是彼此间的联络也非常困难,平时唯一能做到的就是鸿雁传情,邮递员是他们最期盼的传情人,无论守在家里,还是下地劳动,天天都在等待邮递员给自己带来丈夫的消息,一旦收到丈夫信件,还不好意思马上就看,生怕人家说三道四,往往要等到收工回家再看(没有文化的,还要请人读给自己听,你未知他先知),见信如面,激动不易,反复思量。生活中的苦恼与怨言,因丈夫来信的甜言蜜语和温馨问候,常常会一扫而光。一般来说,军人具有较高素质,无比关心与痛爱自己的妻子,每月都会写一封信给妻子,有事办事,无事问候,表表心意,那怕妻子一时不回信,也要按月写信,让妻子经常看到丈夫的言语,感受到来自丈夫的深情厚爱。当然也有信写得多的,我们科里的陈参谋,每月三封信,一封信在妻子手中,一封信在途中,一封信在写中,真是“信信相印”,我们称他为典型的恋妻丈夫。
军嫂在家,为了生计,忙忙碌碌,家里田间两头跑,家务耕作来回忙,先顾老小,后顾自己,任务繁重,生活艰苦。贤惠的军嫂,操持家务,精打细算,勤俭持家,春夏秋冬闲不住,柴米油盐都要管,常常围着锅台转,天将见晓就下地,成天劳作在田间,缺衣少食自个忍,家中矛盾自调理,受了委屈谁人知,有了怨恨对谁言,无尽苦衷口难开……,这一切的一切,军嫂们只能在书信中对自己的亲人倾诉衷肠,远离自己的亲人也鞭长莫及,望妻心叹,最终还得军嫂们自己面对,自己忍受,自己克服,自己解决。军嫂在家,望着人家过着“两只母猪一头牛,夫妻孩子热坑头”的甜美生活,看看自己“丈夫远离妻子,母子苦守空房”的孤寂生活,苦处难以言表,苦水往肚里咽。
嫁给军人,不知情者以为这样的女人可以坐享其成享清福,可她们的处境只有军嫂最清楚,最能感同身受。文革期间,军队干部连续六七年没有涨工资,连队干部每月才五十多元收入,当年流传着“辛苦命不苦,五十三元五”、“二十三级万岁”的顺口溜。因此,他们仅靠如此微薄的工资,在解决干部自身费用的同时,将自己所剩无几的收入养家糊口,寥补家中妻儿老小,其艰苦程度可想而知。在那个年头,士兵是穷兵,干部是穷官,表面好看里面空,对于如此拮据的窘境,男子汉们既然来当兵,就要挺住,女士们既然当军嫂,也得承受,这就是觉悟,就是责任,就是对部队工作的支持。
军嫂们之所以有支持丈夫的坚定信心,克服困难的坚强毅力,是因为,在地方上,尤其在“文革”期间,人们对军嫂特别注目,用一种特殊的眼光看待与要求她们,所以她们也会有一种荣誉感、自豪感和自律感,使得她们更能克勤克俭、克服困难,更能自我约束,各方面做得比人家更先进更模范,为丈夫争气,给军人争光,替部队添彩。
非随队的军嫂,夫妻分居两地,彼此在军地间往返,不仅车轮滚滚,花费颇多,负担加重,而且路途遥远,拖儿带女,劳民伤财。当年,家属来队一般要带两个小孩,路上吃喝拉撒,一包屎一泡尿忙得不可开交,跟超生游击队员差不了多少。
山区农村军嫂们文化程度较低,有的还不识字,时常走错探亲路,有一个湖南洞口县的军嫂,要去福建泉州部队探亲,事先明明告诉她到厦门转道去泉州,丈夫已去厦门迎接,可她偏偏去了省会福州,最后在一位解放军的帮助下,坐上了去泉州的长途车,当丈夫提心吊胆,空手返回时,妻儿已先于他到达部队,虚惊一场。
军嫂临产是性命交关的事情,很多时候,丈夫不能回家陪伴在军嫂身边等待临产,因此,家属来队时,孩子有好几月了,有的已经会走路、会说话了,见到未曾谋面的爸爸时,怕得像见了坏人一样,不敢接近生养他(她)的父亲,需要一段时间的亲子互动磨合后,才能逐渐跟爸爸消除不该发生的隔阂。
军嫂来队期间,住在营房家属区,一般自行起伙,解决日常生活问题,丈夫随家属一起过日子,暂时过上几个月的温馨小家庭生活。但干部平时的工作一切照常,照样跟班作业,跟战士一起出早操、一起训练,一起学生和工作,没有任何特殊照顾。因此,妻子来队后,除天天见面生活外,其余没什么两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