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军中婚礼的前后

(2008-11-07 21:07:58)
标签:

婚礼

回忆

旧事

美好

恋情

分类: 退休生活与家庭教育

结婚是人的终身大事,每个人的婚礼都盛极一时、值得回首。我对自己的婚礼同样也有着无限美好和永不忘怀的回忆。

十八岁的我来到军营,抱着在部队好好干,做出成绩给家人看的思想,在连队埋头苦干四年多,年年“五好战士”喜报寄回家,入伍年余入了团,三年不到入了党,在连队百十号战士中算得上是进步比较快的。那几年我的思想非常单纯,对个人问题丝毫没有考虑过。父母见我即将超过二十三岁,自然想到撮合我的婚事,四处托人给我介绍对象,我反复推辞,表示等回家再说。一九六六底,在我第一次探家之际,家人把解决我的婚事作为家庭头等大事,到家第二天,路途奔波还没有缓过劲来,介绍人就要我与女朋友相约见面,真是盛请难却,第四天便与女朋友接上了火,谈起了朋友。

女朋友小我三岁,是农家女,和我一样都在乡下土生土长,离我家不远,我对她似曾相识,有点印象。因为她二岁时父母同年病故,从小是在比她大十岁的姐姐呵护下,相依为命带大的,家境相当贫困。当兵前,她姐妹俩的情况我时有耳闻,家乡人对她俩都抱有怜悯之心,自从与她谈上朋友以后,每当她谈起家里的情况时,都非常同情她,觉得她在社会主义大家庭和人民公社优越性的帮助下,能够挺过难关,非常不容易。她也把我当作可以依靠的心上人,一眼就爱上了我这个穷当兵的,爱上了我这身橄榄绿。在有限的十五天假期里,谈得情投意合,发展非常顺利,基本上把咱俩的事给敲定了下来。离家回部队时,她依依不舍,情情绵绵,远道相送,直看到火车离站,与我挥泪告别。

我对婚恋是专注的(这位女朋友就是我的爱妻),自从她与我见面谈上后,觉得她不错,说话很投机,话语很朴实,为人很实在,各方面都合我心意,便与她确立了恋爱关系。在与她谈朋友的同时,也曾有几人明知故犯,前来说媒,来者巧舌如簧,说尽甜言蜜语,使尽感人花招,我都不为所动,一一谢绝。因为她真的不错,我不能见异思迁,挑肥拣瘦,这山望着那山高。

回部队后,我们继续深入地发展着原有的恋情,那时,文化大革命正在高潮中,我俩相处两地,但彼此的热心牢牢地连结在一起,在通讯不发达的当年,我们只能书信往来,毛主席像章是表达爱意的最好礼物,她每封信必寄像章。她家穷,读不起书,仅有的小学二年级水平,还是她偷着到学校去学的,有些字是在农村扫盲夜校认识的。所以写信以我为主,要考虑到她能看得懂,语言要家乡化,写得要简单明了,配她的口胃,一般不太用那些感情描写的语言,写得太花俏了,对牛弹琴未免对她不尊重。对她的回信,我不强调写得怎么样,只要她不怕我笑话,敢写就好。对于她的每封来信,我都仔细过目,在回信中,我都有一档《帮你扫文盲》节目,对她的来信进行认真批改,理顺全文,重新抄正,把所有的错别字一一揪出来,进行纠正,并作好注解,最后连同她来信原稿以及批改、抄正的、纠正的书面材料,一起寄回去供她学习、提高。就这样,我们书信来往,又谈了四年多朋友,在帮助她学习文化上,我真是费尽了心机,对她的帮助与提高,可以与正式上学相媲美。

我们的恋爱一路走来,发展顺利。一九七年一月,经过较长时间的恋情洗礼,我们在部队步入了婚姻的殿堂。我们的婚礼说是婚礼,其实只是一个很马虎的仪式而易。因为,部队即将离开营房,到预定战区野营拉练,我所在的团机关干部都在紧张地作出发前的准备,团首长为了成全我们的婚事,在她来队第二天,就参加了我们的婚礼。婚礼在我们宿舍里举行,现场充满着文化大革命的色彩,墙正中贴上了毛主席像,像两旁是毛主席语录,下面贴上了测绘员写的红双喜字,室内摆着两张办公台拼成的桌子,桌上放的也只是一些糖果、瓜子、花生、香蕉、香烟之类的东西,记得总共才花了十多元钱。团首长对我们的婚礼挺重视的,团长、政委、参谋长、副参谋长都到场,司仪是我的科长,他好像先让我俩手拿红宝书,和大家一起面对毛主席像呼喊了“毛主席万岁”、“祝毛主席万寿无疆”两名口号,读了一段毛主席语录。尔后,他边调侃边简单地说了几句白头到老等祝贺之类的话,请我俩向毛主席、向团首长敬拜,请我俩互拜。最后,由团长讲话,给我们的婚后工作和生活提出了要求。大家边吃边聊,边说边笑,前后最多半个小时,就结束了在我们人生中只有一次的婚礼。从此,爱妻就正式当上了长达十八年的军嫂,在部队随军了十一年之久。

如今听说,在工作单位,国家规定新婚夫妇还有婚假,可当年在部队根本没有这一说法,不管是随队军嫂,还是临时来随军嫂,那怕是在部队的新婚夫妇,只要工作需要,不由分说,说走就走,军嫂只得望夫兴叹。不是吗?我当年新婚没几天,就把她安置在营房里,我就拉练去了,一别就是二十多天,要不是军嫂的觉悟,要不是军嫂没有这种思想准备,那能坦然面对这种情景?可以说,所有的军嫂,打从结婚那天起,就有了作好付出的精神准备,军嫂的伟大就在于此。

我已步入老年,还在提及三十八年前的陈年旧事,实在不好意思.但作为一种甜美的消遣,回忆这段难忘的历史还是挺有味道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