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意外惊喜----游明显陵

(2017-04-17 10:25:39)

意外惊喜"有些夸张。实际上对明显陵已经关注多年。但是当身临其境时,它给予我的感受,还是远远超出了我的心理预期。

结束了荆州的行程。在荆州红门客运站乘9:15班车去钟祥,车票48/人。中午12:30到达钟祥客运站,先寄存背包10元,又匆匆吃了碗牛肉面。从钟祥客运站步行15分钟到承天路公交站乘6路公交车去明显陵。

6路公交车去显陵出了一个小插曲,我竟然坐过站了。这是走南闯北的第一次。公交站牌和公交车车头牌子都显示终点站是显陵,这与我提前做的功课是一致的。我也知道到了莫愁湖下一站就是显陵了。公交车到莫愁湖沿着滨湖公路一直往前开,进入了繁华街区,看情形不对急忙问司机,司机说已经过了显陵了。马上下车过马路又往回坐。上车后问司机才知道,过去6路车是到显陵。去年10月游客中心启用后,6路车只是在莫愁村有一站,也就是说莫愁村是显陵,显陵就是莫愁村。

新建的游客中心离显陵有1.5公里,不想走路只能乘电瓶车摆渡(门票外另收费)。在游客中心买票时,我对一个负责人说,钟祥就这么一个知名景区,为什么不在莫愁村公交车站旁边草坪上立个大牌子显陵,给外地游客一个提示呢?旁边一个当地老者也说,应该在那里立个牌子,给外地游客提个醒。

从显陵返回客运站时,看到新站牌莫愁村有个括号(显陵),总结经验既使拿着功略也要多问问。在宜昌去三峡人家,在游轮上向一个带团导游询问有关事宜,她看了一眼我手中从蚂蜂窝整理的功略说了一句:这都是几年前的东西了。所以说不能迷信那些功略,要与时俱进呀。哈哈。

从游客中心到显陵往返3公里,我没坐电瓶车都是步行。那个老者还告诉我怎么走,他有点儿不放心,我走出很远,还看得到他依然站在那里。

人们都知道明代皇帝死后都埋葬在北京十三陵。那么地处偏远的湖北钟祥怎么会有一个皇帝陵呢?下面简单梳理一下。

 http://s15/mw690/001tVFMtzy7amMfGZWu3e&690

 

明显陵位于湖北省钟祥市城东北5公里的纯德山上,始建于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迄于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历时47年建成,是明世宗嘉靖皇帝的父亲恭睿献皇帝朱祐杬、母亲慈孝献皇后的合葬墓。

朱厚熜是兴献王朱祐杬之次子。兴献王封地位于今湖北省钟祥市,明朝时是三大府之一的承天府。(怪不得有承天路呢)

公元1519713日,兴献王朱祐杬病薨,年仅12岁的朱厚熜袭为兴王。

公元1521420日,明武宗驾崩。由于明武宗没有子嗣,在其弥留之际,张太后(明武宗的母亲)和内阁首辅杨廷和决定,援引《皇明祖训》中兄终弟及的原则,以皇帝的名义颁布敕令,正式宣布其堂弟朱厚熜为皇帝继承人。

公元1521527日,朱厚熜正式即皇帝位,次年改元嘉靖。

朱厚熜本是藩王,如果不是因为堂兄无子嗣让他去接班,他只能终老在钟祥了。明代有严格规定,未经朝廷批准,藩王不能离开封地寸步。天上掉馅饼的事,发生在他身上了。


天上掉馅饼的事在明清两代还有两次。明崇祯帝也是兄长无子嗣接班当了皇帝。淸光绪帝本来是慈禧太后外甥,同治帝死后无子嗣,他接了班。结果是明崇祯累死了,淸光绪帝窝囊死了。

别看朱厚熜当皇帝才14岁,还是从外地到了北京。可是他人小主意大,脾气也大,遇事特别

公元1521422日,一个由司礼监、皇室和朝廷代表组成的使团前往安陆,朱厚熜以兴王的身份接见了使团并接受了太后的诏书,在王府接受诸臣行礼,随后同使团前往北京。

在朱厚熜及使团到达北京城外的良乡时,双方发生了第一轮冲突。根据安排,要礼部用太子的礼仪迎接朱厚熜,即由东华门入,居文华殿。但朱厚熜并不接受这种方案,他说:遗诏以我嗣皇帝位,非皇子也。双方互不妥协,最后由皇太后令群臣上笺劝进,朱厚熜在郊外受笺,从大明门入,随即在奉天殿即位。

公元1521527日,朱厚熜正式即皇帝位,次年改元嘉靖。

即位不久后,嘉靖帝与群臣们之关于以谁为嘉靖帝皇考(即宗法意义上的父亲),以及嘉靖帝生父尊号的皇统问题发生了长达三年半的大礼议之争。嘉靖帝不顾朝臣反对,其间廷杖致死17人,入狱、夺俸、充军、戎边、革职等官员达115余人,从而完成了自己的昭穆体系,这一重大事件历史上称之为大礼仪之争。

嘉靖帝追尊生父为兴献帝后又加封为献皇帝、生母为兴国皇太后,改称明孝宗敬皇帝曰皇伯考。嘉靖帝并将兴献帝的牌位升袝太庙,排序在明武宗之上,改兴献王墓为显陵,大礼议事件至此以嘉靖帝的胜利最终结束。

这就是明显陵的由来。下面是明显陵大事记。

明嘉靖二年(1523年)四月,兴献王坟原覆黑瓦换为黄琉璃瓦。

明嘉靖三年(1524年)三月,王坟正式更名为显陵。

明嘉靖四年(1525年)翌年正月,工部左侍郎顾麟等受命督工,按朱厚熜钦定图式兴建新的玄宫,并用一座称为瑶台的高大砖石平台,将新旧宝城串联起来,形成了明代帝陵中前所未有的特殊格局。

明嘉靖十年(1531年)二月,朱厚熜又将松林山敕封为纯德山,立碑建亭。

嘉靖十七年(1538年)十二月,朱厚熜的生母章圣皇太后病逝,朱厚熜亲赴北京昌平天寿山,在长陵西南的大峪山下卜定吉壤,准备将显陵北迁,并下命武定侯郭勋和工部尚书蒋瑶等督工建造新陵,并欲迎皇考梓宫迁于此。(北京十三陵差点成了十四陵)

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三月,朱厚熜南巡后返京,四月视察大峪山陵寝,并与显陵风水形势进行比较后,同年五月,世宗派京山侯崔元护送母后灵柩南袝,七月同朱祐杬合葬在显陵新玄宫内。

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改荆州左卫为显陵卫,以正军李貌才等1200余人充之。九月,命修显陵祾恩殿。

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九月,又遣工部左侍郎张守直重修祾恩殿,显陵的建造才最终告一段落。

写到这里,看到这里的都歇口气。显陵----嘉靖帝前后经营了四十三年。

明显陵有几个第一。

明显陵是由藩王墓升级改造而来。

明显陵占地面积大,达183.13公顷,是明代帝陵中单体面积最大的皇陵。

明显陵其规划布局和建筑手法独特,在明代帝陵规则制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尤其是一陵两冢的陵寝结构为历代帝王陵墓中绝无仅有。

一陵两冢俯瞰图

http://s7/mw690/001tVFMtzy7amMiCQXsa6&690


其实显陵还有个设置在历代帝陵中也是十分独特的。显陵有两个水塘,陵区内有个内明塘,陵区前有个外明塘。

外明塘

http://s12/mw690/001tVFMtzy7amMkRTZNeb&690


显陵大红门外有座螭首龟跌石碑为敕谕碑。碑亭已毁。碑文主要记载陵区的范围、管理及课税等内容。碑文明确记载:显陵围陵土地二千七百四十七亩三分二毫,管理显陵内外官员旗校礼舍人一千五百二十一员名。土地统计精确到了毫,是精细严谨还是什么?一个皇陵就养着1521名正式在编人员,吃的是民脂民膏。不知道还有多少临时工、合同工呢?百姓苦哇。

敕谕碑

http://s6/mw690/001tVFMtzy7amMmUpgx85&690


新旧红门是显陵的两重陵门,单檐歇山式建筑,屋顶于一九九四年维修复原。新、旧两座红门在明代帝陵中是非常独特的。旧红门始建于明嘉靖四年,是显陵的第二道门户,它是中轴线的正门,当年嘉靖皇帝为使父亲的陵园戒备森严,特意在旧红门以南增建了一座红门,称新红门。新红门始建于明嘉靖十八年,为显陵的第一道门,偏离中轴线。


新红门是明显陵陵区入口的标志,也是显陵由王墓扩建为帝陵的重要标志之一。进入新红门要查验门票。门票70/人。

 http://s4/mw690/001tVFMtzy7amMoLJZx23&690

新旧红门不在一条中轴线上。

 http://s5/mw690/001tVFMtzy7amMqrcMc24&690

旧红门是显陵为王墓时的门户。

 http://s11/mw690/001tVFMtzy7amMrMrrAca&690

从旧红门看新红门,道路划出了一道优美弧线。

 http://s6/mw690/001tVFMtzy7amMtJMcBb5&690

九曲御河,以其弯曲有形,被当地称为九曲河,是显陵陵区的主要排水设施。始修筑于明嘉靖二年(1523)为砖、石结构,全长1687米,由东北向西南蜿蜒而过,贯通整个陵园。

http://s10/mw690/001tVFMtzy7amMwRGeR19&690


旧红门始建于明嘉靖四年,是显陵的第二道门户,它是中轴线的正门。

 http://s8/mw690/001tVFMtzy7amMBSjAP57&690

御制睿功圣德碑亭

 http://s1/mw690/001tVFMtzy7amMDnJRKf0&690

御制睿功圣德碑亭前有御河桥。

 http://s5/mw690/001tVFMtzy7amMENyn294&690

神道正中的睿功圣德碑亭,平面呈方形,占地344平方米,汉白玉石台基,下设须弥座,上为重檐歇山顶,四边各开有券门,正中立龙首龟蚨无字碑。

 http://s9/mw690/001tVFMtzy7amMGqtRub8&690

http://s3/mw690/001tVFMtzy7amMGRFRg02&690

碑亭对遗迹进行了保护。

 http://s4/mw690/001tVFMtzy7amMIQB1h83&690

碑亭北63米处设御桥,过桥便是陵区的主要建筑。

 http://s1/mw690/001tVFMtzy7amMKD55Ka0&690

汉白玉望柱,通高12米,下设方形须弥座,柱身为六棱形,望柱头为二层束腰云盘托着圆柱形云龙浮雕。

 http://s16/mw690/001tVFMtzy7amMMhNSLff&690

石像生是帝王陵墓前安设的石人、石兽统称石像生,又称翁仲。是皇权仪卫的缩影。

 http://s2/mw690/001tVFMtzy7amMOyKGd81&690

明显陵石像生为12对。

 http://s1/mw690/001tVFMtzy7amMQegJq90&690

http://s15/mw690/001tVFMtzy7amMQCc7c7e&690

http://s11/mw690/001tVFMtzy7amMREw5Q7a&690

文官的帽子很特别。

 http://s11/mw690/001tVFMtzy7amMTrPceda&690

龙凤门俗称棂星门。在石像生以北的神路上。是一座汉白玉石牌坊。门南向,三门并排,其间联以红色短垣,柱头雕云板和异兽,构成门上的装饰,结构奇特。三门额牌中央,都有一颗石琢火珠,故又称火焰牌坊。

 http://s3/mw690/001tVFMtzy7amMV0Vp002&690

龙凤门为牌坊式建筑。由六根石柱和四段琉璃墙壁组成。

 http://s16/mw690/001tVFMtzy7amMWQuej6f&690

http://s15/mw690/001tVFMtzy7amMXhayi1e&690

龙凤门起到收拢视线、突出石像生的作用。

 http://s9/mw690/001tVFMtzy7amMZUlLy68&690

御河桥

 http://s1/mw690/001tVFMtzy7amN1xwK410&690

御河桥的石雕栏板。

 http://s8/mw690/001tVFMtzy7amN2XUa3f7&690

显陵是明代帝陵中唯一整体保留神路龙鳞道具体做法的陵寝。中间铺筑石板谓之龙脊,两侧以鹅卵石填充,谓之龙鳞,外边再以牙子石收束,总称为龙鳞道,全长1360米。这种做法既满足陵寝建筑的功能需求,又经济可行,充分显示了古人的智慧。

 http://s9/mw690/001tVFMtzy7amN4mzX2c8&690

从明楼上看神路龙鳞道,就像一条腾飞的游龙。

 http://s13/mw690/001tVFMtzy7amN770q8ec&690

太漂亮了。内明塘的位置在棱恩门前,在较为开阔的广场中凡设置一池塘,《兴都志》与《承天大志》记载均称作内明塘

 http://s1/mw690/001tVFMtzy7amN8Po3e70&690

内明塘:呈正圆形,直径33米,4米见深,以铜铸底,这里修建内明塘,不仅可以降低地下玄宫的水位,同时也起到消防的功能。对以铜铸底存疑。是不是当时对塘底做了硬化处理,后世就传成以铜铸底了。

 http://s16/mw690/001tVFMtzy7amNfVO2Pff&690

作为独立的陵区,显陵在陵区周围建有高墙,与陵宫区围墙相对,分别称为外罗城和内罗城。

 http://s14/mw690/001tVFMtzy7amNWZxh3bd&690

内明塘之北为内罗城,取前方后圆的平面图形,其内主要建筑有祾恩门、东西燎炉、东西庑、祾恩殿、陵寝门、二柱门、石五供、方城明楼、前后宝城等,是陵寝重要祭祀场所和帝后寝宫重地。

棱恩门两侧精美的琉璃影壁,为明代各帝陵所无。从现存墙体看,为琉璃仿木形式,上部为瓦檐,檐下是琉璃仿木构件,下部为须弥座,花心正面为琼花图案,背面为双龙图案,其做工非常精美。http://s16/mw690/001tVFMtzy7amNYN2Ld0f&690

http://s12/mw690/001tVFMtzy7amNZQDGP8b&690

http://s10/mw690/001tVFMtzy7amO0C55f69&690

http://s13/mw690/001tVFMtzy7amO1kig4dc&690

从明代各处皇陵的布局来看,陵园中用于祭祀墓主的场所只有一处,即祾恩殿。祾恩殿亦即享殿, 对于皇陵祭殿的称谓,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以前多用享殿,亦用献殿,并有香殿等名;嘉靖十七年以后则多用祾恩殿

祾恩殿,面阔五间,均仅存殿基。从石基看,当年的建筑规模相当宏大。

http://s9/mw690/001tVFMtzy7amO3VYBGb8&690

http://s12/mw690/001tVFMtzy7amO4uL598b&690

http://s4/mw690/001tVFMtzy7amO6aOLVb3&690

http://s13/mw690/001tVFMtzy7amO7jbcM5c&690


陵园内各建筑物的基础,大部分采用须弥座式的石雕台基,上刻简练精美的纹饰。门券石多以汉白玉刻龙纹贴面。祾恩殿前的云龙丹陛、散水蟠首及回廊栏杆等构件的雕刻技法尤为精湛,是明代石刻艺术的典型作品。

 http://s9/mw690/001tVFMtzy7amO9IcHK38&690

http://s9/mw690/001tVFMtzy7amOaLajK58&690

http://s16/mw690/001tVFMtzy7amOcuacv3f&690

http://s5/mw690/001tVFMtzy7amOf7hiYd4&690

http://s13/mw690/001tVFMtzy7amOhmDF22c&690

宝城前砌方形城台,下设券顶甬道,上建明楼。

 http://s1/mw690/001tVFMtzy7amOk74Va30&690

明楼内置恭睿献皇帝之陵碑,两侧列立正德年间为兴献王制作的圹志。

 http://s11/mw690/001tVFMtzy7amOlW7Oy1a&690

http://s6/mw690/001tVFMtzy7amOmKDqJ45&690

宝城前砌方形城台城台之前,设石雕五供台和望柱一对,柱顶各立獬豸一只。http://s13/mw690/001tVFMtzy7amOptn0o5c&690

http://s10/mw690/001tVFMtzy7amOq5BZ719&690

http://s10/mw690/001tVFMtzy7amOqFDM5d9&690

宝城分前后两圈城墙,中以瑶台相接,平面形状如哑铃。

瑶台

 http://s2/mw690/001tVFMtzy7amOtRcnT61&690

显陵前后两个宝城的形成与其主人的身份的变化紧密相关。前宝城建于正德十五年(1520年),是朱祐杬死后按藩王规制建兴献王坟时建造的。

 http://s1/mw690/001tVFMtzy7amOwivn2c0&690

http://s3/mw690/001tVFMtzy7amOx80G642&690

后宝城建于嘉靖十八年(1539年),是朱祐杬被追尊为皇帝后与其妻合葬时修建。

 http://s12/mw690/001tVFMtzy7amOzhxr5fb&690

当时通过甬道将兴献王的灵柩移到后面的宝城,与其皇后墓合在一起,从而达到既不破坏原墓,又体现皇陵制式的目的。

 http://s6/mw690/001tVFMtzy7amOAT9lP35&690

从明楼上看内明塘与龙鳞神道。

 http://s7/mw690/001tVFMtzy7amOD8A86f6&690

显陵的建筑艺术有着独特的风格,是中国陵墓建筑的范例。 游览完显陵返回客运站找了一家快捷酒店住下,明天下一站----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