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练习的“度”很难拿捏?分三个方面把握...

标签:
健康养生瑜伽 |
分类: 气功瑜伽 |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807/ae0189bff3ab4c6d9c7e0aa15c6744a5_th.jpg
“也许你认为瑜伽是一件你需要日复一日练习的事情,来强健你的肌肉,拥有一个肌肉发达的身体。但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它是你每天的生活方式,是一种整日都在警觉观察、清晰觉知的生活。”
——克里希那穆提
从开始决定瑜伽练习那天起,我们会思考瑜伽练习中“度”的问题。这个“度”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强度、长度和密度。
从理论上讲,瑜伽练习无疑是健康且自然的。然而,却时时会听到不和谐的声音传来。最近经常有人问我:听说练瑜伽会受伤?不正确的练习方法可能会导致身体受伤,这个情况时有发生,但我们更多的是要去正视这个问题,并且建立正确的瑜伽练习观和身体观。对自我身体的了解是我们在练习瑜伽初期必备的功课。
如何伸展到自己的最大限度?什么样的体式强度对我们的锻炼是最佳的?练习的频率该如何计划?
在动作保持时,一般保持时间的长度多长为佳?过长会不会带来负面效果?而过短是不是效果不佳?练习的周期该如何掌控?
答案是:练习,练习,练习,一切随之而来!重要的是在于自己的实践!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807/3c104ea4e1da43d2b30663f4d3e4986e_th.jpg
体式强度
有很多伽人在练习时非常的认真,每个动作都去挑战自己的极限,努力做到最好,而结果往往会做出超出自己的极限而过度伸展,甚至受伤;欲速则不达,过犹不及。
伽人们的练习精神是可佳的,但在没有经验的情况下,我们对伸展中“度”的把握很难拿捏好,这时瑜伽老师的练习和授课经验就能发挥作用了。瑜伽老师通过正确的引导让会员认知自己的身体,安全地伸展。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807/b90c4bbc26cd4178b99e30d17f5c23f1_th.jpg
比如一些常用的引导词:
“在自己极限的边缘温和的伸展肢体”
“练习过程中不要使用爆发力,不要借助惯性”
“顺其自然,循序渐进,配合呼吸”
“不在引起粗重的呼吸的前提下”
“伸展到痛并快乐着的地方,能够保持舒缓的呼吸”
这是对瑜伽练习中强度的注释和体悟。如何伸展到自己的最大极限的注释。这里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心态。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807/1f88fb6e069345eaa8bc5d26d564f56c_th.jpg
许多人有一个误区,认为锻炼就要出汗才能达到效果。况且不说在瑜伽中,在其它的运动中,这也是一个误区。当运动强度超过了自己的恢复水平时,就会消耗气血。看看专业运动员就知道了:专业运动员的平均寿命大大低于普通人的水平。
瑜伽体式练习是一项在整个过程中都舒缓、能保持自然的呼吸的伸展。另一点认识也很重要,瑜伽不是用来练肌肉的,它的重点是在呼吸、在内脏、在脊柱上。这也是其它大部分运动无法锻炼到的地方。瑜伽练习应该是舒服、舒适的,身心愉悦的。练习完之后应该是更加有活力有精神才对。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807/e831519eb0f647a3938406f6b22aba13_th.jpg
累了就体现瑜伽课的效果吗?
如果你的回答是,或者你不这样认为,但顺应某些要求正在这样做。那么,这是你对自己没有信心,对瑜伽没有信心的表现。在瑜伽老师正确的引导下找到伸展的感觉,既安全,又有效有感觉的改善身体的状况。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807/b3676a5022e44e5fa0b3ebb96c8b0f18_th.jpg
时间长度
当然这个问题应该跟不同的体式有关系和不同状况的人也有关。我要问的是,保持的时间长度,应该有一个适合的数吧?对一般人来说,保持自己时间超过了一定时间会不会产生负作用?比如肌肉慢慢失去弹性,身体过软、无力。
瑜伽给我们的应该是柔软灵活,而又有弹性和活力。一味的软和一味的伸展,我觉得是病态的。瑜伽不是软体艺术。
“专气致柔,能婴儿乎?”这是道家中的话,用来形容身体气脉通了之后,身体会非常的柔软,就象新出生的婴儿一样软。这和瑜伽的软是一个概念:身体健康通达和谐自然的软。
为什么瑜伽最注重实践?实践就是实修,理论只是前人经验的总结,那是别人的,有些东西只有自己拥有过,才能真正明白。事理晓得容易,能做到难。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807/5260ef3f05ab4f3fa9d3502415188030_th.jpg
练习密度
对于定期去瑜伽馆练习的伽人来说,这几乎不是问题。一直在练习瑜伽的朋友一定对这个“度”有自己的体会,即自己一天练多长时间为好?练习规律如何?持之以恒,循序渐进,没错!但这个“序”是如何的?一张一弛中的“张”和“驰”的度如何?
瑜伽练习是紧张和放松都非常注重的,不仅仅是每个体式,每次练习,而且也包括了一段时间的练习规律。练习过频会不会带来疲劳和慢性损伤?
我想答案是肯定的。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807/8774cdc191844486a92c0b4c249ae38d_th.jpg
一些体会:有时每天都积极地用功练习,但进步不大或者干脆没有进步,甚至感觉疲劳,但在休息一段时间之后,再练习时,忽然发现自己更有活力和能量了,原先没有突破的瓶颈也顺利的突破了,有些完成不了的动作也能完成了,有些动作也更加稳定了。
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对这个练习的密度把握有待提高。一张一弛没有达到最佳效果,或者说是张得太紧了,放松得不够。
练瑜伽要持续,掌握好强度,长度和密度,不要指望练一两节课或者一两个动作就能解决你身体所有的问题,它不是灵丹妙药,还是那句话:凡事没有捷径,欲速则不达,坚持练习一切随之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