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修心的三个阶段

标签:
健康养生保健瑜伽 |
分类: 气功瑜伽 |
我们今天就和各人一起来学习一下如何修练我们的内心。
修心分为三个阶段:将四散的心收摄回来的阶段;让收摄回来的心灵集中的阶段;最后是集中成为一体的阶段。接下来就各个阶段简朴说明。
第一阶段,收摄心灵
最初的阶段就是“收摄心灵”。
意思是说吧我们收到外界影响的心拉回到我们本该在的地方。
将无意中受到“某事”牵引而迷失的心灵,有意识地集中到一件事情上,藉此让心获得解放,回到原来的位置。
藉着进行呼吸法等单一件事,便可以让心从被淹没、被占有的想法中解放出来。这在瑜伽中称为“收摄”。
第二阶段,心灵集中
心就算收摄回来了,稍一不留意可能又会回到之前四处散乱的状态。
把我们的心拉回到越发平静的地方就是“心灵集中”的阶段。
这称为“凝神”、“静虑”。“心灵集中”就是将回到原本位置的心灵,凭据自己的意念牢固在一个目标工具的阶段。
我们可以用摄影来比喻这个历程。如果还没有决定要拍什么,就会随处寻觅,也没措施对焦。这就是我们常有的心灵不安宁的状态。
挑选想要拍摄的风物的历程,就是“收摄心灵”的阶段。
而心灵集中的阶段,可以说就是选定一个想要拍摄的工具,并将它瞄准焦距的历程。
最后阶段,缔造一体感
将心收摄回原来的位置,是构筑基础的阶段,之后便会有更为稳固的安宁感(心灵集中的阶段),最后即是要提高安宁感,而且建构值得信赖的自己。
心灵集中之后,成为自己所决定的目标工具的一体感,也可以说就是收尾完工阶段。这称为“三摩地”。
同样都是一体感,但被不是自己的心灵所真正意图的目标工具牵引、吞没的“一体感”,与将心灵重返原有位置、将心灵集中在意图的目标工具之后的“一体感”,两者是全然差异的。
前者的状态,好比看影戏时把自己当成主角的陶醉感,将自己置入该时空的错觉。
套一句近来年轻人经常泛起的话,可以说是接近“着迷”的状态吧。
尔后者则是清澈湖面所反照的满月,看起来彷佛是真正的满月一般的状态,换句话说,就是斩断了所有忧虑的明镜止水的境地。
两者心灵的清静感不行同日而语。
纵然是同样的一体感,却有天壤之别。
将心中的障碍慢慢地、一点一滴地清除,将心灵集中在意图的目标工具上,这样不停连续下去,最后便会全部都融合为一体。
如上所述的三个阶段,收摄心灵→心灵集中→成为一体的三摩地阶段,这就是心灵建构自在性的历程。
所谓瑜伽,不管是体位法或呼吸法,以及其他所有的要领与手段,就是为了安宁我们的心灵,培养一颗不会倾颓的心,而且修得自在性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