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阆中,我还会来!

(2016-07-19 05:53:32)
标签:

部队

战友

分类: 博主论坛

阆中,我还会来!

作者:钟东升(博主在部队时的老战友)
阆中,我还会来阆中。这是我家老李离开阆中时情不自禁念叨的话。实际上,35年前,我第一次到阆中就暗暗说了这句话。虽然1981到2016,整整隔了35年,但是我兑现了当初的承诺,再次来看阆中了!
两台车,七个人,平均年龄过了六十岁,我们启程了,历时半个月,以重庆和成都两个城市为点,行摄七八个县区,行程几千公里。所拍1000多张照片,最爱还是这张阆中晚霞图。
故事得从上世纪的1981年说起。那年南充地区洪水泛滥,阆中、南部等地是重灾区。我所在部队有一批战士来自这两个县,好像是78年兵。为了稳定他们的情绪,部队决定派我和一名阆中籍王姓战士一起赴灾区慰问家属。记得带了800斤全国粮票,慰问金是多少记不得了。一般户要么发10至20斤粮票,要么发10至20元慰问金,特别重灾户才能既发粮票又发钱。我们先到乡镇跑,翻山越岭,看到了如画的山区风景,也看到了一贫如洗的战士家庭。那年我26岁,此行对我影响比较大,改变了我的许多认知。有些家庭在深山里,不通车,我俩一步一步走过去,也没有觉得太苦,因为看到的更艰苦。跑过乡镇回到县城,那时阆中城里木建筑为主,石板路到处都是,古色古香,透着浓浓的传统文化气息。上世纪三十年代,红军驻扎在这里,在城门楼的石墙上刻下的宣传标语还依稀可见。那时人们穿着蓝色的布衣,缠着头巾,背着竹子背篓,热情可亲。记得阆中出产丝绸,保林醋也是远近闻名,好像挂面也不错。那年我在阆中前后半个月,因为洪水把路冲毁了,我不能返程,在县城住了个把星期,县城只有那么大,东西南北跑了好多回,感觉蛮好!心想有机会我还会来!
这次筹划行程时,重庆的好友建议到阆中看看,真是不谋而合,机会来了!于是我们安排了两夜三天时间在阆中,后来安排新的项目减去了一天,又留下遗憾,也增加了再到阆中的热望。
阆中古城还在,城中心的木楼在原址作了维修,以此为中心,东西南北四条街得以保留,门面修旧如旧,有的没有动,是原汁原味的古房子。古城临街有一部分用于商业,还有一部分仍然住着原住居民,房间里看上去有点拥挤,但是收拾得比较整洁。门店经营多是地方特色的商品,如丝绸类、保林醋和川味调味品。张飞庙、贡院等古迹保存完好,工作人员穿着古装,再现了‘’省考‘’的场面。古城,古迹,古风,历历在目!
为了找到35年前我所见红军的石刻标语,中午饭后我和同行的摄影师找到了华光楼,在城门拱形门上看到了红军刻上的两条标语:一是"只有打倒国民党,才好打倒帝国主义‘’。一是"苏维埃政府是工农士兵自己的政府‘’。找到了标语,也了了我的心愿。
再说拍这张照片的故事。当天我们到达阆中正是中午,烈日当空,只好休息。到了

下午5点钟,我们出发,先是上了烈士陵园,拾级而上,结果上面唯一的观景楼铁将军把门,只好下山去北塔山上,事前阆中的朋友已经安排晚餐和看文艺晚会,不得已,都推掉了,对方说可以吃了再拍,或者第二天再拍。我们知道往往机会一旦错过了就不会再有。我们坚持推掉饭局,拍照后自己安排。其实整个拍摄都比较平淡,我们正在评判今天的坚持是不是值得时,天边现出一抹红霞,机会难得,几个人不吭声了,咔嚓咔嚓,拍了下来。瞬间红霞没有了,隐去了。乘着兴奋劲,我们又拍了夜景,九点钟才在山上农家吃晚饭。
阆中晚霞图,你喜欢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