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厨房里堪比中药的食材

(2015-03-27 19:45:27)
标签:

健康

山药

玉米须

花椒

薏米

分类: 中医中药

厨房里堪比中药的食材

 

  中医常说的“药食同源”,指很多药物和食物之间并无明显界限。唐代《黄帝内经太素》中有“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的说法。可见,在中医学看来,药物与食物的关系是既有同处,也有异处,民间亦有“药补不如食补”的说法。

  近几十年来,随着医学知识的逐渐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心自己、家人的健康问题。既然“是药三分毒”,那么,日常保健不如就以食疗代替药疗。

  “食疗”二字乍看之下挺高端,常有人因为不知道准备何种药材或是厨艺不佳而没有勇气尝试,其实走进家里厨房随意扫上一眼,你就已经看到四、五味药啦。

  

  葱姜蒜是炒菜时最常用的辅料,葱姜均是味辛性温之品,能发汗解表、散寒通阳。不管是古装剧还是现代剧,情感剧还是悬疑剧,不管外头是瓢泼大雨还是大雪纷飞,总会有人为回家的男/女主角递上一碗热姜汤,顺便还有一句“喝点姜汤祛祛寒”。有木有!冬天出去聚餐,还经常会有贴心的小伙伴点上一份姜汁可乐,有木有!生理期疼得不想动,舍友塞给你一杯热水,不用低头就知道,红糖姜水!可见姜驱寒通脉的功效真是深入人心。

  相比之下,同为解表剂的葱白似乎就不那么有名了。说起葱,脑海里闪过的画面往往都是“京酱肉丝”、“小葱拌豆腐”、“煎饼卷大葱”……葱白咬到嘴里味道辛辣窜鼻,感冒流了几天鼻涕的都能……咦?怎么鼻塞好多了?没有错!你发现葱白的厉害之处啦!《肘后方》中记载,葱白豆豉汤能治疗“通阳发汗。主外感初起,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者。”翻译过来也就是为刚刚感冒,身体发热但不出汗,感觉怕冷,头痛鼻塞的人准备的。

  蒜

  外面买回家的卤味,吃前拍两瓣蒜拌一拌已经是常识了吧。大蒜杀虫的能力这里就不赘述了。我们来认识一下大蒜鲜有人知的本领:消积滞。没错,大蒜能治消化不良,尤其是食欲不振和肉食积滞。下次出门吃自助撑到难受,就不用四处找山楂啦,掰两瓣蒜搞定!推荐搞定前再嚼两粒花生米,可以去去嘴里的蒜味儿。

  芫荽

  芫荽?这是什么?没有听说过呀!来来来,小编教你念yán suī。这是厨房里常见的一种绿色蔬菜,爱吃它的人和讨厌它的人一样多。早点摊上经常听到食客吆喝,“老板来碗馄饨,不要( )!”有没有猜到是什么?没错!就是香菜!

  香菜是个好东西啊,上能治感冒下能治脱肛,中间能透痘疹、开胃。当然,也是因为味道过于辛香走窜,和大蒜一起被不少人“嫌弃”。

  花椒

  说到花椒,小编的第一反应就是麻辣的川菜。花椒的功效可不少,温中散寒、除湿止痛、杀虫解毒,用于治疗风湿痹证、泄泻、痢疾、牙痛、蛔虫、疥疮等等都有非常好的效果。

  对于“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的牙痛,犯起来的时候不妨捏一粒花椒咬在牙齿间。因为花椒有局部麻醉作用,一会儿就不痛了。再过一段时间就要入冬了,干冷的冬天会出现一大批皮肤瘙痒的患者,除了减少洗澡次数和“轻搓泥”以外,用花椒水来擦擦患处也会缓解瘙痒难耐的症状。

  在需要的时间找到正确的“药材”,食疗就是这么简单。

  在家中常备几味常用的中药或中成药,不但能及时发挥作用,还能预防疾病。
  枸杞子 
  枸杞子味甘性平,具有滋肾润肺、补肝明目等功效。 
  若家中有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可取枸杞子适量,用清水洗净、烘干、打碎、分装,每天取20克,分2次于空腹时服,2个月为1个疗程,服药期间停服其他中西药。若家中老人有夜间口干症,可取枸杞子30克,用清水洗净,于睡前嚼服,一般10天后即可见效。 
  玉米须 
  玉米须味甘性平,具有利尿清热、平肝利胆的作用。 
  慢性肾炎患者,可取干燥玉米须50克,加温水600毫升,用文火煎煮20—30分钟,待药液煮至300—400毫升时,去渣取汁,于每日1次或分次服;齿龈出血患者,可取玉米须50克,置于保温瓶中,用沸水冲泡,加盖焖10分钟左右,1日内分数次服,每日1剂,7日为1个疗程。糖尿病患者,可取玉米须30克,水煎,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一般2—4个月即可显效。 
  山药 
  山药味甘性平,具有益气养阴、补脾肺肾的作用。 
  小儿脾胃虚弱,时常没有好胃口,且时不时腹泻,这时让孩子多吃点山药,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山药对老年人因肺气虚弱所致的慢性咳嗽、气促等症或肾气虚弱所致的腰酸腿软、夜尿频等症,均有一定疗效。对于病后身体虚弱,需长期调养的人来说,山药更是质优价廉的补品。 
  山药用来煲汤、煮粥均可。因山药药性平和,所以可长期食用。 
  薏米 
  薏米味甘、淡,性微寒,具有利水渗湿、健脾、清热排脓等功效。 
  在湿气较重的季节,可用薏米煮汤喝。因薏米性微寒、偏凉,所以平时怕冷的阳虚体质者不宜长期服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