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挥翰墨以奋藻 以国学求并进

(2014-11-16 02:46:03)
标签:

书法

国学

并进

海城

书法家

分类: 家庭档案

稿件来源:海城新闻网

挥翰墨以奋藻以国学求并进

——记我市书法家贾重

http://www.hcxcw.com/supload/201411141415925804.JPG以国学求并进" TITLE="挥翰墨以奋藻 以国学求并进" />

http://www.hcxcw.com/supload/201411141415925823.jpg以国学求并进" TITLE="挥翰墨以奋藻 以国学求并进" />

“世人尽学兰亭面,欲换风骨无金丹”。从远古时代人们刻画符号的甲骨文开始,作为中华文化载体的汉字就在不断追求美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种艺术,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所推崇,这就是书法。上至闻名遐迩的书法大家,下至临池涂鸦的平民百姓,都以书写书法为乐。在我市,就有这样一位平民书法家,他不以书法追求名利,而是在长达50多年的书法生涯中,独辟蹊径,挥翰墨以奋藻,以国学求并进,乐此不疲的畅游于国学墨海之中,他就是贾重——海城书协副主席、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初冬时节,记者在贾重的新居中采访了他,年过六旬的贾重精神矍铄,神采奕奕。而谈起同书法结缘,贾重的思绪一下子回到了孩童时代。贾重的父亲是建国初期省内闻名的书画名家,年轻时即有“一支画笔撑起辽天”之誉,如今在海城县志上还可以见到其书、画、印等诸多作品。受父亲的熏陶,贾重从5、6岁的时候就开始临习碑帖,打下了扎实的楷书基本功。后来渐渐地开始习练草书,也颇有心得。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鞍山市成立书法协会时,海城有七人是会员,贾重父子就是会员之一。后来,贾重和文化馆的同志组建了海城的书法家协会。

参加工作后,最初在金融部门工作的贾重因为书法上的造诣,被人大常委会抽调,书写任命书;后又受政府部门委托,为罗长维烈士书写烈士碑文。他以书法为题的演讲不仅在我市、鞍山市获得了一等奖,而且还随着演讲团讲遍了辽沈大地,受到了广泛好评。

如今,贾重与书法结缘已经半个世纪,无论是工作期间,还是退休赋闲后,贾重从未放弃对书法艺术的探求,他一直在追求的就是“书文并进”的书法境界。贾重说,写书法不能只是个单纯的“写字匠”,而应与博大精深的国学紧紧相连,正因为如此,他对书法和国学的探求是齐头并进的。从小时候习练书法开始,他就一直在探求国学的精髓。不同于常人的是,贾重博闻强记,朗诵、背诵国学经典让他内心充实、头脑清晰、落笔苍劲。从华彩辞章的唐诗,到抑扬顿挫的宋词,乃至洋洋洒洒的《道德经》《大学》《中庸》,贾重是张口就来,5000字的《道德经》贾重可以用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就可以一口气背诵下来。在贾重的家中,记者看到几本他自己整理的《先秦散文》《汉魏六朝散文》《金元明清散文》等几本小册子,都是贾重为方便朗诵和背诵而整理出来的。据初步统计,现在贾重可以一字不差背诵的唐诗宋词达六、七百首,再加上四书五经中的部分经典,他背诵的字数达到了10万字!这在我市的国学爱好者中是屈指可数。

因为有了国学的熏陶,贾重的书法造诣也在逐渐的提升。在每一次书写前,他都是反复的读贴,研习,汲取古人的精华,融会贯通到自己的书法中。不同于其他的书家,不论是多长的篇幅,他都以默写为主。当提起《赤壁赋》时,贾重说:“《前赤壁赋》537个字,《后赤壁赋》357个字,每一次书写我都是一气呵成默写来完成的,在书写的过程中锻炼了我的脑力和记忆力,也让国学和书法这两样国粹融合到了一起。”

“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贾重痴迷于书法和国学之中,寻求着国粹的精华与宝藏,他乐此不疲;挥翰墨以奋藻,挥毫落笔间他临池如醉

 刘志岩 文并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