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山:东山中一颗闪亮的明珠
(2014-10-28 07:28:32)
标签:
股票白云山白云山地区仙人洞海城 |
分类: 临溟古今 |
稿件来源: 鞍山日报
东山,鞍山和辽阳的东部山区。40岁以上的鞍辽人,大多知道那里是计划经济时代贫困的穷乡僻壤。而今,不但山林经济和矿业开发让那里的人们腰包鼓了,其迤逦的自然山色,也吸引了各方游人。地处海城东南部孤山镇境内、蓝天白云下的省级森林公园白云山,就是东山中一颗闪亮的明珠。
资源宝库
虽距海城市区仅45公里,然而,重重的山阻河拦,孤山镇曾经是闭塞的,也正是这闭塞,让那里至今尚未有一处成规模的工业项目,也成就了这处天然氧吧。以满族为主的2.4万热情的人们,幸福地生活在孤山镇这片“八山一水一分田”的203.7平方公里的净土上,镇内森林公园的总规划面积就达76.96平方公里,作为景区得到初步开发的面积仅有12.6平方公里,大片处于“原始”状态的仙境,等待人们去探密、寻宝。
水丰土肥,保护得力,900多种植物繁茂于白云山,天女木兰、水曲柳、黄菠萝、核桃楸等20多种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的植物遍布各条沟谷;细辛、沙参、党参、桔梗、朱令、川地龙等140余种中药材,漫山遍野。山林、水流中还90余种野生动物,其中白鹳、戴胜、娃娃鱼、红腹锦鸡等享受国家级、省级重点保护待遇。
白云山是吃货的野味儿天堂,春夏之际,有蕨菜、大叶芹、刺龙芽等40余种纯天然无污染的野菜;秋季,有鞍辽人习称“软枣子”或“藤枣”的果中之王小猕猴桃、著名的中药北五味子、山里红、山梨等各种野果子;深秋及冬季,林蛙、山鸡等,则是锅锅香。
白云山林中,柞树成片,夏日,肉乎乎的蚕宝宝潜伏在绿叶间,深秋,金灿灿的茧儿挂满枝头。作为辽宁省重点蚕茧产区、孤山镇被誉为“蚕茧之乡”,蚕场散落在白云山森林公园中,年产蚕茧达800多吨。时下,秋深冬来,正是茧蛹子最肥美的季节。
山石就是宝藏!白云山地区已探明的矿藏有30余种,其中菱镁石、石灰石、玉石、硫铁石等贮量大、品位高。特别是近年来才得到开发、并稳步升值,被珠宝玉石界统称为东北青料的海城河流域河床挖沙和采金过程中、至今仍在不断发现的孤山子河磨玉和析木河磨玉。山中玉矿经过地质变迁,将矿石提升至地表,由于大规模的洪水和泥石流带入长达40公里的河床中,经过亿万年河水和沙石的冲击、磨涮,表层逐渐氧化形成石皮壳,包裹着内里的精华美玉,其成份85%-95%为透闪石,摩氏硬度6-6.5,以醉人的绿色为主,每块料的颜色又不近相同,还有部份是超细玉料。明代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称“河磨玉”为“千年璞”,品质足可以与新疆和田玉媲美。
深山难掩佳境!1993年3月,省林业厅批准白云山为省级森林公园,白云山的秀美景观开始了她的旅游开发历程,外界也开始认识白云山。
鞍海祖地
白云山地区,是鞍山地区有实迹可考的最早有人类活动的地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小孤山仙人洞,著名的旧石器时代古人类遗址。这处天然洞穴,又名“玉洞”。早在清咸丰七年(1856年)的《岫岩志略》中,就有对仙人洞情况的记载:“土人欲穷其境者,数人结队,笼烛而入……但见石乳所结,万象罗目……约行数里抵一河,水流涌,人莫敢渡,唯见对岸石门有光射入,洞内时有恶风鼓荡……”。仙人洞曾被用作寺庙的一部分。洞口上方摩崖“玉洞”两字,是清光绪年间奉天将军题刻的。
1975年2月4日海城大地震,仙人洞洞穴前百十米的一水塘连同一株十几米高的大树,在地震中瞬间沉入地下。省地质专家到山脚下查看“玉洞”时,发现洞内土崩石解,露出不少动物骨头化石和着人工痕迹的石头,洞穴内也被堵死了。后经文物考古专家鉴定,仙人洞非仙人居,乃远古先人家。此事引起古人类学泰斗贾兰坡先生的重视。1980年到1983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及辽宁省、鞍山、海城的考古工作者进行了试掘和正式发掘。
仙人洞的地质时代为晚更新世,有旧石器时代晚期和新石器时代早期两层古人类生活遗址,最早的距今约3万多~2万年,整个洞穴遗存堆积得像一部厚厚的“立体档案”,出土了少量人类化石和大批动物化石、石及骨制品2万多件。
小孤山的石器有钻具、边刮器、端刮器、雕刻器等,其中距今1.2万年前的3件岫岩透闪石玉砍斫器,是迄今人类最早制作使用的玉制品。最引人注目的是发现了一批制作精美的骨角器,包括骨针、标枪头、鱼叉、穿孔兽牙和刻有放射线的小骨饼。发现的动物化石有27种哺乳动物,以及鱼、鸟类及蚌类等。综合考证,那时的白云山地区是北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让人可以想象到那时温和、湿润的白云山地区,水草丰美、森林葱郁、动物繁盛。
仙人洞是我国旧石器时代遗址中,文化内涵最丰富、洞穴保存最完好的古人类遗址之一。其丰富的旧石器文化遗存、保存完好的洞穴以及周围的自然环境,为复原当时人类生活提供了直接的证据,也是认识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在东北地区发展历史的重要佐证。小孤山石器在风格上继承了北京人的石器传统。小孤山骨角器在风格上与欧洲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同类制品十分相似,二三万年以前,我们的先人就“学贯东西”了。
石灰岩质的天然仙人洞,周边有多处岩溶洞穴和落水洞,由此,多年来一直有人推断白云山地区有成规模的地下溶洞存在。进入本世纪,海城有关方面请地质勘探机构探查获得了证实,地下不但有岩溶洞穴,还有水洞,不过要进行开发,目前尚有困难。
婀娜群峰
地上美景已醉人,何必掘地找溶洞?!
作为千山山脉的余脉,白云山山体跟千山相同,以风蚀花岗岩为主,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白云山山峦巍峨,奇峰突起,怪石林立,沟壑深切,450座山峰婀娜矗立,其中有海城境内最高峰——海拔876米的唐帽山;大大小小30多条河沟驰骋在群山谷地间,让这里积存了大量优质的矿泉水,海城人民的母亲河——海城河,也从这里得到滋养。
虽然白云山森林公园只开发了一小部分,但已经辟出8大景区、350多个景点。石山树、云水雾、花雪洞等自然景观,清新优美。唐帽山、城顶子山的唐代古城,明代的洪门寺、保安寺;清代的三官庙、岳王庙等大量的古代建筑,质朴幽静。而作为当年抗日联军和东北民主联军的根据地,这里更是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和革命史迹。鞍山著名的老红军杨克冰杨大姐,解放战争时期就率队在这一带打过游击。白云山将云、山、水、林、洞自然景观与古人类遗址、寺庙建筑、满族民俗民风等人文景观绝妙地融为一体,2002年跻身国家2A级风景区。
白云山西部的白云洞景区,相比之下,算开发得比较成型,建有寺观。
白云洞位于白云山西部第一高峰之上,巨石崖下自然形成一石洞,古人稍加修凿,扩为洞居。相传,古时有道人在此修道成仙,乘鹤而去。现在的白云洞经过修缮,内供观音菩萨。洞外崖壁上悬吊一口清光绪年间的生铁古寺钟。
上白云洞,必攀依立崖而凿的小石窝“七十二磴”,极其陡峭,惊险刺激,非凡人能攀,因而得名“仙人梯”,又名“云梯”。如今,幸有护栏借力,但攀之亦让人胆颤心惊。过白云洞继续上攀,依然陡峭,气喘之际,可达崖顶之“仙人坐”巨石,崖势虽险,却可俯瞰孤山镇远景。“仙人坐”凌空,不是仙人不敢坐,凡人坐上,飘飘欲仙。
文献可查,白云山地区旧时寺观颇多。而今,白云洞峰山脚下,可以看到的有道教白云宫、佛教白云寺和白云禅院。走进白云山区,无论僧侣道士,还是山居民众,都有讲不完的白云山的旧事和神奇。其中有这样一则:白云宫后山借天然石洞略加修凿出的各洞,洞内宽阔阴湿。有一洞内凿一岩隙集水池,水清净甘冽,是白云宫用不尽的自然水源。几年前,因此洞水质上佳,有投资者欲将其灌装出售谋利,商谈妥当了,然而,虽是丰水季节,洞中的水却干涸了,投资者只得作罢。可投资者撤走后,洞池之水又丰盈如初。
白云山森林公园内更多的是尚未开发的密境,山石嶙峋、野趣十足,驴友结队自驾,到那山林间,攀岩、穿越,伴着鸟鸣兽叫露营两三天,投身青山白云间,不欲成仙也是仙。
过去,路难行,阻碍了白云山扬名。近几年,丹锡高速海岫段直抵白云山侧畔,引得越来越多的人探访白云仙境。千华网 千山晚报 首席记者 柳忠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