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处暑如何保健养生

(2014-08-22 16:55:49)
分类: 养生保健

处暑如何保健养生

    2014年8月23日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处暑,处暑的“处”是指“终止”。处暑的意义是“夏天暑热正式终止”。有俗语说:争秋夺暑,是指立秋和处暑之间的时间,虽然秋季在意义上已经来临,但夏天的暑气仍然未减,而早晚已有些浓重的凉意,处暑是代表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每年的处暑之时,人们的养生保健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穿着提示:不宜急于增加衣服。“春捂秋冻”之意,是让体温在秋时勿高,以利于收敛阳气。因为热往外走之时,必有寒交换进去。但是,夜里外出要增加衣服,以保护阳气。

  2.睡觉夜寝提示:应关好门窗,腹部盖薄被,防止秋风流通使脾胃受凉。

  3.室内提示:白天只要室温不高不宜开空调。可开窗使空气流动,让秋杀之气荡涤暑期热潮留在房内的湿浊之气。

  4.防病提示:在9月23日秋分之前,气候变数较大,雨前气温偏热,雨后气温偏凉,易引发人的风寒或风热感冒。发病及时用食物疗法恢复平衡。

  5.饮食提示:处暑节气宜食清热安神之品。建议根据个人不同体质,选用如银耳、百合、莲子、蜂蜜、海带、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类等食品,以起到调养身心的作用。

  处暑保健:

  保健原则:滋阴润肺,健脾安神

  保健茶饮

  秋菊清心茶(女士)

  材料:杭菊5g、麦冬5g、百合5g、红茶叶一小撮。

  作法:热水冲泡,10分钟后代茶饮。

  效用:清肝泻火,滋阴润燥,宁神养心。

  参麦茶(男士)

  材料:西洋参2克,麦冬2克,红茶叶一小撮

  作法:放入杯中,加沸水冲泡,10分钟后代茶饮。

  效用:滋阴生津,暖胃安神。

  保健食谱:

  芝麻菠菜:

  [配料]鲜菠菜500克,熟芝麻15克,盐、香油、味精各适量。

  [做法]菠菜去根洗净,在开水锅中滚烫一下,捞出浸入凉水中,凉后捞出淋干水分,切成段,放入盘内,分别加入盐、味精、香油,搅拌均匀,再将芝麻撒在菠菜上即可。

  [功效]补肝益肾,开胸润燥。

  青椒拌豆腐:

  [配料]豆腐1块,青椒3个,香菜10克,香油、盐、味精各适量。

  [做法]豆腐用开水烫透,捞出晾凉,切成1厘米见方小丁。青椒用开水焯一下,切碎,香菜切末。将豆腐、青椒、香菜及香油、盐、味精等搅拌均匀,盛入盘内即可。

  [功效]益气宽中,生津润燥,清热解毒。对胃口不开,食欲不振者尤其适合。

  百合莲子汤:

  [配料]干百合100克,干莲子75克,冰糖75克。

  [做法]百合浸水一夜后,冲洗干净。莲子浸泡4小时,冲洗干净。将百合、莲子置入清水锅内,武火煮沸后,加入冰糖,改文火续煮40分钟即可食用。

  [功效]安神养心,健脾和胃。

  百合脯:

  [配料]生百合60克,蜂蜜2汤勺。

  [做法]将百合清水洗净放入碗内,浇上蜂蜜,放入蒸锅内蒸30分钟出锅,或烘干或风干即可。分七次睡前服用。

  [功效]清心安神。适于睡眠不宁,惊悸易醒者。

  经络保健:

  浴足温经9分钟用手指点按太渊穴(肺经的原穴)、三阴交穴(脾经,肝、脾、肾三经的交会穴)、膻中穴(肺主气、司呼吸,本穴为气会穴)各36次。然后,作6次深呼吸、6次漱津吞咽。

  日常保健:清晨闭目叩齿21次,咽吞津液,用两手搓热后,扶熨眼睛,3秒,8次,不仅明目,而且对肝、肺、心都有益处。

  处暑导引功:每日清晨(最佳时间:丑、寅时1-5时),取平坐式,两手置腿上。吸气时,头部向左侧倾斜,左面颊贴近左肩;稍停后呼气,头回正;再吸气时,头部向右侧倾斜,右脸贴右肩,左右交替各3-5次。接着两手握拳反置背上,左右交替捶背各5-7次。然后叩齿、深呼吸、咽津各2-3次。可防治风湿留滞、肩背痛、胸痛、脊臂痛、胁肋腿膝腔骨外踝及各关节痛、气喘等疾。

  处暑保健要旨

  处暑下是反映气温变化的时节,时至处暑,早晚气温有些转凉,秋燥也越来越明显,此时养生也应明显。以下中海医院中医专家谈谈处暑的养生之道。

  一、起居调养

  处暑后气温逐渐下降,气温日较差增大,此时,在起居方面,要注意根据气温适时添减衣服。处暑节气正是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此时起居作息也要相应地调整,要注意早睡早起,早睡可以避免秋天肃杀之气,早起有助于肺气的舒展。

  二、精神调养

  处暑时节“宜安静性情”,时至处暑,秋意越来越明显,大自然逐渐出现一片肃杀的景象,此时人们容易产生悲伤的情绪,不利于人体健康,因此,在精神调养上,处暑时节要注重收敛神气,使神志安宁,使情绪安静,切忌情绪大起大落,平常可多听音乐、练习书法、钓鱼等安神定志的课外活动。

  三、饮食调养

  处暑节气肝心少气,肺脏独旺,饮食上宜增咸减辛,助气补筋,以养脾胃。饮食上宜多食咸味食物,如可多食荸荠、沙葛、粉葛等,少食辛味食物如姜、葱、蒜、韭菜、八角、茴香等。另一方面也可多食新鲜果蔬、多食银耳、百合、莲子等清润食品以防秋燥,顺应肺脏的清肃之性,还可结合药膳进行调理。

  四、运动养生

  运动不宜太过,尽量选择运动量较小的活动,避免大量出汗,以伤阳气,如明·高濂著《遵生八笺》中的坐功:每日寅时(凌晨3-5点),正坐,向左右转头,两手捶背各五到七次,然后牙齿叩动三十六次,调息吐纳,吞咽津液。也可多做广播体操,打太极拳、散步等。

  处暑过后养生保健要过六道关

  第一关:养阳关

  首先是暑天容易伤气,这将导致体力、元气不足,机体功能下降。例如,出汗过多、水分得不到及时补充的情况下,人就容易伤津脱液;免疫机能一旦下降,感冒、肠胃疾病往往乘虚而入;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而言,夏季心脏功能容易混乱。简而言之,夏天人的阳气从旺盛的顶点慢慢下降,所以夏令养生尤其要注意“养气”,以防到了冬天阳气不足。

  ?对策:

  调节好体温和室温间的差别,且房间内外温差不能太大。室温保持在27度℃,不宜太低。总之,夏季要在一个凉爽、干燥、舒适的环境中生活,切忌因贪凉而引发各种疾病。

  第二关:情绪关

  夏日天气炎热,情绪容易波动激动,导致血压上升,加重心脏负担,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等疾病容易发作。此外,中风在夏天的发病率也相当高,需引起重视。值得一提的是,情绪波动过大还会导致肠胃功能的紊乱,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等也与情绪有很大的关联。

  ?对策:

  有意识地调节情绪。原本就有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的患者在夏天一定要注意控制情绪,保持平和的心情,以降低疾病发作的风险。

  第三关:湿热关

  夏天多暑多湿,人往往感到头重脑疼,则容易抑郁、倦怠、胸闷、胃口不好。对于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而言,夏季要多注意保养,以防咳嗽、气管疾病的反复发作。而对于体质湿热者来说,手心脚心常有发热感,且在湿气和热气交相作用下,容易便秘,大便显得黄而臭。

  ?对策:

  饮食要清淡,便于消化。要多食用消热利湿的食物,比如绿豆粥、荷叶粥、红小豆粥等,用冬瓜与莲叶、薏米烧汤喝,也是以清湿热的清凉饮料。同时,还要注意调节好房间中的湿度,多开窗通风。

  第四关:睡眠关

  夏天昼长夜短,且夜间温度也较高,导致一些人夜间休息得不好,根据中医的说法,如此“阴阳失衡”,会加大心血管疾病的发作风险,如高血压患者易血压升高,心绞痛患者发作频率提高。

  ?对策:

  保证足够的睡眠。这才能维持身体各项机能正常运转,建议成年人每天保证7小时的高质的睡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