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秋季养生推荐9款养生粥

(2014-08-16 05:21:46)
标签:

美食

粳米

功效

枇杷

荷叶

分类: 健康饮食

秋季养生推荐9款养生粥

    八月正值夏秋之交,这时养生关键是滋阴养肺,同时也不要忘了消暑。这时多喝粥可以满足八月养生的要求,那么八月喝什么粥好呢?下面为你介绍九款适合八月食用的养生粥,助你消暑又养肺!

  八月喝什么粥好?

  八月是夏天和秋天交替的一个月。这个时候我们的养生重点是避暑养肺。在八月的早晨,喝上一碗热粥是大有好处的。

  在夏天,一些人往往贪图凉爽,早餐喝蔬果汁代替热乎乎的豆浆、稀粥。这样的做法短时间内也许不觉得对身体有什么影响,但长此以往会伤害“胃气”。从中医角度看,吃早餐时是不宜先喝蔬果汁、冰咖啡、冰果汁、冰红茶、绿豆沙、冰牛奶的。吃早餐应该吃“热食”,才能保护“胃气”。

  粥具有温、软、淡、香、黏等特点,便于消化吸收,又保护胃黏膜,增添津液。特别是粥熬好后上面漂浮着的一层黏稠的物质,中医里称为“米油”,具有很强的滋补作用,甚至可以和参汤相提并论。对于老年人来说,常喝粥,还能起到益寿延年的效果。

  推荐一:银耳羹

  材料:银耳5克,冰糖50克。

  做法:将银耳放入盆内,以温水浸泡30分钟,待其发透后摘去蒂头、拣去杂质;将银耳撕成片状,放入洁净的锅内,加水适量,以武火煮沸后,再用文火煎熬1小时,然后加入冰糖,直至银耳炖烂为止。

  功效:银耳是滋阴润燥的饮食佳品,它润而不寒、甘而不腻、补而不滞的特性,

  推荐二:枇杷红枣粥

  材料:粳米100克,枇杷六枚,白糖10克,冷水1000毫升。

  做法:将枇杷冲洗干净,撕去外皮,剔去枇杷核。粳米洗净,用冷水浸泡一小时后捞出来,沥干水分。锅内加入1000毫升冷水,加入粳米、红枣,用大火烧开后加入枇杷,改成小火熬煮成粥,最后加入白糖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枇杷有润肺止咳的功效,枇杷核中含有苦杏仁甙,能够镇咳祛痰,治疗各种咳嗽。枇杷红枣粥,润肺养颜,祛斑健胃。

  推荐三:莲子百合粥

  材料:莲子、百合。

  做法:将百合切成小块,莲子用热水泡软,然后加入大米和百合同煮,待水烧开后,再放入莲子和小枣,改用中火继续熬煮到熟。 

  功效:百合具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的作用。莲子性平,能养心安神、健脾补肾。此粥清香甜润,经常服食能健胃补脾,对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有很好的功效,还有美容驻颜的效果。

  推荐四:红薯粳米粥

  材料:红薯两块,粳米适量。

  做法:粳米洗净,加水入锅熬煮,后放入块状红薯熬熟即可。

  功效:红薯性味甘平,具有补中和血、益气生津、宽肠胃之功效。与粳米熬

  推荐五:麦冬粥

  材料:麦冬15克,粳米50克。

  做法:将麦冬洗净煎汤取汁,与洗净的粳米同煮成粥。可每天食用1次。

  功效:有养心润肺、滋阴安神、祛暑降温的功效。

  推荐六:西瓜皮绿豆粥

  材料:西瓜皮、绿豆。

  做法:先将大米同绿豆入锅煮10分钟,削去西瓜皮的外表硬皮,切成丁后加入到锅内,用旺火煮沸,再转用小火煮成粥,吃时可加些白糖或陈皮丝。

  功效:西瓜皮有利尿功用,还可清热解暑。绿豆也能够清热败火、防暑解毒,还是养脾胃的良品,具有清热解暑、利尿消肿的功效。 

  推荐七:冬瓜赤豆粥

  材料:冬瓜250克,赤豆15克,粳米50克,冰糖适量。

  做法:冬瓜去皮切丁,赤豆、粳米洗净;将赤豆放入锅内加水煮沸后,放入粳米、冬瓜同煮至熟,加冰糖和匀,再煮片刻即可。可每天食用1次。

  功效:有利尿消肿、解热毒、止烦渴的功效。

  推荐八:杏仁面粉粥

  材料:杏仁10克,面粉100克。

  做法:杏仁去皮尖,压成粉,入锅内,加水煮沸10分钟;再将面粉用

  功效:此粥有养心除烦、宣肺化痰、润肠通便的作用。

  推荐九:荷叶莲藕粥

  材料:荷叶、莲藕。

  做法:先将荷叶洗净切碎后,放入锅内,水烧开后捞出荷叶,汁留下,再将莲藕切成小粒,与大米一起加入汁中煮成稀粥,加白糖调味后便可食用。

  功效:莲藕味甘多液,夏天多吃些能增进食欲;荷叶性凉,它独特的清香能够消暑利湿、散瘀止血。所以,荷叶莲藕粥具有清热解暑、降压降脂的功效,能缓解夏季暑热所致的头昏恶心、食少腹胀等症状。鲜藕粥适用于肺胃有热、口渴口臭、咳痰咯血、跌打损伤、瘀血滞留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