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伏饺子二伏面 数伏吃面食的原因
标签:
美食馅儿饺子头伏饺子二伏面汤饼 |
分类: 健康饮食 |
伏日宜吃面,北方有句俚语,叫做“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伏日吃面,这一习俗至少三国时期就已开始了。《魏氏春秋》上说,何晏在“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人们才知何晏肌肤洁白不是涂粉掩饰,而是自然白。这里的“汤饼”就是热汤面。为什么在热天里吃热面?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中说:“六月伏日食汤饼,名为辟恶。”
五月是恶月,六月亦沾恶月的边儿,故也应“辟恶”。这是迷信说法。用新小麦磨成面粉煮汤吃,吃后出一身汗,新粮营养丰富,发汗可以驱病,六月食汤饼是有科学道理的。
伏天除了喝热汤面,还可以吃过水面。将煮好的面条用凉水过出,拌上蒜泥,浇上卤子,不仅刺激食欲,而且“败心火”。
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因为每逢伏天,人的胃口就不好,吃不下去东西,而饺子在中国人的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
头伏可不要忘记吃饺子
今儿个头伏。“头伏饺子二伏面”,在这暑气初蒸的日子里,要是能美滋滋地吃上顿饺子,那是件再滋润不过的事儿了。
饺子,吃法可谓五花八门,蒸、煮、煎、炸样样都成。饺子馅儿更是可繁可简,可荤可素,要问到底有多少种?恐怕谁也说不清。我在微博上做过一次调查,问:“您爱吃什么馅儿的饺子?”结果不到一小时回帖数百条。像什么韭菜大虾、豆角猪肉、青椒鸡蛋、牛肉萝卜、绞瓜虾皮……常见的馅儿料不下百种,还有朴素如西瓜皮,洋气如黑松露,别致如韩国泡菜等等,变化多端的饺子馅儿正如斑斓多彩的生活,五味杂陈,品不尽,说不完。最有意思的是烹饪大师白常继先生,他说印象最深的是大井酸浆豆腐店的臭豆腐馅儿饺子,臭香臭香的,头天吃了第二天还臭着呢。
常有人问:“头伏吃什么馅儿的饺子最好?”我只能回答:我最爱吃的是羊肉黄瓜的。羊肉选腰窝,不但有肥有瘦,还有筋头巴脑,吃起来柔韧筋道,鲜美汁多。把腰窝不紧不慢地剁了,再搅进去泡好的花椒水,为的是去除膻味,也能让肉更鲜嫩。黄瓜礤成细丝,略微攥一攥汤,之后加上葱、姜、酱油、盐等等调料,和馅儿。
和馅儿貌似简单,却是门技术。真正会做饭的就是在最普通的环节上显示手艺和心智。老北京把和馅儿叫“馅儿活”,讲究要一手把着锅沿,另一只手顺着一个方向搅,用力越均匀馅儿和得越滋润。刚调好的馅儿并不能马上使,必须要先静置十来分钟后才能用。如果馅儿和得不到家,汤就不能完全融进馅儿里,放上片刻就会往上返,让馅儿表面汪着一层汤汤水水。如果放上一会儿馅料没有动静,就说明馅儿和好了。俗话说“和好的馅儿会说话”就是这个意思。黄瓜爱出汤,羊肉吃水,这一荤一素搭配在一起相得益彰,鲜嫩的羊肉浸润了黄瓜清新的汁液,那份销魂的鲜香实在是用语言描述不清的。烹饪的精髓完全仰仗着调和艺术,即使是做一顿再普通不过的饺子也能表现得淋漓尽致。
爱吃素馅儿的也有。有一种老北京斋戒时吃的面丁馅儿的饺子,是把面擀成片切成丁,用小火炸焦,拌馅时随包随放,煮好后吃在嘴里嘎嘣嘎嘣的,别是一番爽脆,比放焦圈、排叉儿还要好吃。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