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吃主食会给身体造成三大危害

(2013-01-03 10:16:45)
标签:

关键

意识

都会

谷类

作用

分类: 健康饮食

不吃主食会给身体造成三大危害

  现在有许白领觉得自己胖,要减肥,每天中午只吃点蔬菜,不吃主食,其实这样的膳食不合理,会对自己身体带来很严重的危害。日前在北京发布的《2011中国白领膳食健康白皮书》显示,39%的白领膳食结构不合理,每天主食摄入量不足250克,其中女性主食摄入不足的比例高达60%,远高于男性的18%。同时,主食摄入量还呈现下降趋势。白领们显然没有意识到:在丢掉主食的同时,也丢掉了健康。

  主食摄入不足严重危害身体健康

  美国营养学家的研究显示,如果一周不进食面包、面条、土豆等主食,大脑的记忆与认知能力就会受到损害。而中国传统医学更强调“五谷为养”,主食摄入不足,容易导致气血亏虚、肾气不足,带来疲劳、脱发等困扰。

  1、不吃主食危害脑健康。主食类食物摄入过少,而动物性食物摄入过多,对大脑的危害更加严重。动物脂肪在碳水化合物不足的情况下代谢不完全,会使血液中积聚更多的有毒废物——酮,它能引起恶心、疲劳以及损害脑部健康。另外,我们的大脑不能保存葡萄糖,需要血液来供应。膳食中长期缺乏主食,大脑得不到足够糖分,就会影响功能。会出现头晕、心悸、记忆及思考力下降等问题,甚至导致低血糖昏迷。

  2、主食太少易脱发。若不吃或少吃米谷等主食,必然精液、精血不够,精气不足,人易疲劳。头发生长与脱落、润泽与枯槁,主要由于肾脏精气之衰及肝脏血液的涵养造成,故“发为血之余”。未老先衰,发脱早白,则主要是肾脏中精血不足所致,其直接原因是脾胃提供的主食营养不足。从现代医学看,粮食富含淀粉、糖类、蛋白质、各种维生素,是人类最基本的营养源,故其主导地位不可动摇。

  3、主食不足使肌肉疲乏。运动时机体主要依靠碳水化合物来参与供能、维持运动强度,并为肌肉和大脑提供能量。与蛋白质和脂肪不同,身体中的碳水化合物贮备非常有限,如运动时人体得不到充足的碳水化合物供应,将导致肌肉出现疲乏而无动力。不仅如此,如果膳食中长期缺乏主食还会导致血糖含量降低,产生头晕、心悸、脑功能障碍等问题,严重者会导致低血糖昏迷。

  健康饮食应做到主食摄入“三化”

  主食主要包括大米、白面、玉米及其制品以及薯类食品,它所提供的碳水化合物是人体所需主要能量的来源,根据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的要求,成年人每天应摄入250克-400克的谷类、薯类等主食,如果摄入量不够,会导致体质下降,耐受能力、代谢能力差,免疫力低下等等。所以,在日常饮食上要注意主食的摄入,并做到主食的“三化”,即主食的简单化、定量化、杂粮化,才利于人体健康。

  1、简单化

  在人们的心目中主食的范围扩大了,烧卖、油条、春卷、奶黄包等含有淀粉的食物都被当成主食对待了。事实上,这类食物的脂肪、热量等含量较高,多吃对身体无益,而且也会导致体重增加。

  在节日饮食中,菜肴已经非常丰盛,蛋白质不会缺乏,质量也不差,此时最需要的是以淀粉为主的米面食品,如米饭、面条等,而非各种制作精细、“营养丰富”的点心。另外,人们还常把包装精美、味道各异的零食也当成主食,这无疑是本末倒置的做法,更不利于减肥。

  2、定量化

  不管是外出就餐还是在家吃饭,菜的种类都比较多,尤其是荤菜,每样吃几口就饱了,往往再也吃不下主食。而主食摄入不足,副食特别是荤菜吃得太多,脂肪和胆固醇摄入量也相应增多,很可能会引起肥胖及其并发症。

  正确的做法是,避免无限制地吃菜肴,保证主食的进食量,主食应“定量”,健康成人每天至少在300克以上。

  3、杂粮化

  现在,人们吃的主食越来越精细,基本上都是精白米、精白面等。所以,有人提出了“讲营养吃粗粮”的口号,这是很符合营养学要求的。稻米在碾轧加工过程中,米糠全部被丢弃,反复碾轧后,只剩下淀粉及少量蛋白质。而米糠所包括的果皮、种皮、糊粉层、米胚芽等则包含了稻米64%的营养素,是稻谷精华之所在。

  米面是人们获得维生素B1、矿物质和膳食纤维最方便、最重要的来源,如果因精加工而损失殆尽,则需通过其他食物来补偿。而燕麦、大麦、荞麦、粟米、玉米和高粱米等杂粮,都含有白米、白面中所缺乏的营养素,可起到一定的补充作用。

  无论是女性为了“减肥”,还是男性忙于工作而“将就着吃一点”,都会导致主食摄入不足,严重影响膳食结构,从而危害身体健康。长期缺乏主食不仅不能达到减肥的目的,反而会给健康添加重重隐患;而长期忽略饮食健康而努力拼搏,却换来一身的健康问题也是得不偿失的。毕竟,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关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