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瑜伽对人们生活影响的深入,瑜伽倡导的饮食习惯也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瑜伽饮食的重要原则是:均衡。每天摄取相应的水果、蔬菜、豆类、坚果、和谷物类,可以使饮食达到均衡。饮食均衡不光是身体、生活的需要,同样是精神和心理的需要。
瑜伽科学把人的状态分为三种:善良状态、激情状态、愚昧状态。据传统的文献记载,食物根据其特点也被分为三种:悦性食物、变性食物、惰性食物。
1、悦性食物:
包括:谷类、豆类(含豆芽类)、坚果类、新鲜水果和蔬菜、牛奶及乳制品、蜂蜜、温和香料及适度绿茶。
悦性食物是瑜伽饮食中最纯净的食物,是瑜伽爱好者应推崇的食物。这类食物本身营养、健康,能提供人体所需的养分和精力(即生命之气),使其在体内平衡流动,使身体变得健康、纯净、轻松,使心灵保持宁静、平和、喜悦。
2、变性食物:
包括:咖啡、浓茶、刺激的调味品、酱油、可可、汽水,以及经过加工变质的食物,如烧烤油炸或添加了很多化学物品的零食。
变性食物是瑜伽修行者们应禁忌的。被认为可以提供能量给身体,但不有益心灵,容易破坏身心平衡。消耗人的意识并使人兴奋,难以平静引起身心浮躁不安。对于众多练习者来说,建议少吃或不吃。
瑜伽甚至认为,吃东西、过急也会使吃进的食物称为变性食物。
3、惰性食物:
包括:肉类、鱼类、洋葱、芥末、葱、蒜、酒类、烟草、以及所有不新鲜、陈腐的食物。惰性食物是瑜伽修行者们十分禁忌的。这类食物阻止了生命之气在体内的平衡流动,带给人肥胖、臃肿的体态,容易产生愤怒、贪婪、欲望,引起懒惰、疾病和心灵迟钝,对身心都无益。
暴饮暴食也被认为是一种惰性状态,通过这种方式吃进的食物也会变成惰性食物。
瑜伽认为吃的太多,会造成身体消化器官的负荷,而且容易在体内积存过多的不易排泄的毒素和垃圾,人会呈现“惰性”状态。使身体造成各种各样的因饮食不当而引起的疾病。少食多样的饮食方式不但能给身体提供营养,聚集能量,还能维持正常的身体吸收,消化和排泄机能。每餐吃到七八成饱是比较合理的。
另外还要学会安排自己的食谱,不偏食。
此外,食物的量也很重要。不饥不食,每餐的份量以整个胃部来看,固体食物占胃部容量一半,四分之一为液态食物(如汤水),四分之一留空,以便胃部蠕动,此比率称为Mitahara,也就是说每餐七八成饱即可。
进食应该慢一点,对每一口食物充分咀嚼后再下咽,不要吃太冷太热的食物。
我们要在平静及愉快的心情下进食,吃饭时注意坐姿与环境,不要在生气和心绪不佳时用食物发泄。
不要浪费食物,这也是对于自然万物的尊重。
每天喝足够量的水以协调身体运作并排泄毒素。
很多瑜伽修士都在某些宗教节日或特定的日子进行断食,既排出体内毒素,又培养控制内心之意志力,但对于大众练习我们并不推荐。
在这里讲瑜伽饮食并不是要让大家一下子进入纯素食主义,瑜伽强调生活方式符合自然,顺应自然。刚刚开始瑜伽时只要掌握了饮食的新鲜和原始(尽量简单加工,未经长期储存和反季节)就可以了。当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练习后,可根据自身的情况再行斟酌饮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