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贾凯
贾凯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15,666
  • 关注人气:28,57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7的人死于不合理用药

(2012-01-17 05:52:40)
标签:

健康

分类: 医生诊室

古往今来,“求医问药”一直是人民群众防治疾病,保证健康的重要途径。药物作为防治疾病的主要手段,在医疗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人们在重视药物防治作用的同时,却往往忽视了药物的另一特性——毒副作用。

近期,某网站对我国的合理用药情况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

1、在感觉身体不舒服的情况下,仅有22.81%的人选择去医院,近8成人选择自行解决,其中有47.37%的人选择“根据经验判断自行购药”,14.04%的人选择利用网络,“上网搜搜自己用药解决”。

2、抗生素仍是自行购药者最多购买服用的药物之一。还有不少人生病后往往会买上好多种类药来吃,如对付感冒,就把抗细菌的、抗病毒的、治疗咳嗽的、化痰的药物、治疗发烧的药都买回来,有了相关症状就一股脑儿地用这些药;

3、绝大多数人都是“自己感觉好了就停药”,很少有人能做到“去医院检查一下,好了再停”。对此,人们的理由很充分:感觉不舒服了才开始吃药,那当然要感觉好了就停药了,感觉好了病也就好了。

4、近九成人认为中药比西药安全;近五成人认为中药几乎没有毒副作用,患病了会首先选择用中药治疗。

5、近七成人在感冒发烧时,都会选择打针或静脉输液治疗,他们认为这样会得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由此可见,不是所有人都知道如何用药,“乱用药”、“用错药”的大有人在!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欧洲发生了“反应停”事件(妇女怀孕期服用一种叫反应停的药物后,出生婴儿四肢部分或全部长骨缺损),为临床合理用药敲响了警钟,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开始受到医药界的重视。此后,七十年代初期发生的氯碘喹引起亚急性脊髓视神经炎事件及心得宁导致眼-皮肤-粘膜综合症事件更是引起全世界医学界的高度关注。

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调查指出,全球住院患者中有5%是由于用药不当而入院的,因药物不良反应死亡者为0.24%~2.9%,全世界非意外死亡人员中,1/7是死于不合理用药。由于使用不当,有近50%的药品没有疗效。假药和无疗效药物产生的直接负作用是一些疾病对药品产生抗药性。在欧洲,住院病人中有15%是因药物不良反应事件而入院。在美国,过量和不正确使用药物是6大死亡原因之一。

我国医院的不合理用药情况也相当严重,不合理用药占用药者的12%至32%。我国每年约5000万的住院患者中,至少有250万人因为不良反映住院。这250万当中有50万人是严重的不良反应,每年因此死亡19万人。据统计,我国180万聋哑儿童中,约100万人是由于用药不当引起的,并且还在以每年2万~4万人的速度递增,起因是由于滥用耳毒性药物。据卫生部统计,我国病死患者70%为脑血管病、癌症、心脏病和呼吸疾病。心脑血管病首害为高血压,但高血压治疗符合规范、血压控制良好的仅有5%,绝大部分高血压病人未能得到长期有效的治疗。癌症符合治疗规范者仅为20%,而完全不符合者也占20%。

 

从科学意义上讲,任何药物在发挥治疗效应的同时都或多或少在存在毒副作用。从临床治疗的角度讲,我们希望能够充分发挥药物的治疗效应而最大限度的避免药物的毒副作用,这也是临床合理用药的核心内容所在。

造成临床不合理用药的原因有多种,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于临床医生对所使用药物不够充分了解,二是由于患者使用药物不当。因此,医患双方必须充分重视不合理用药的危害性,提高对不合理用药的认识,从根本上杜绝不合理用药的发生。

作为患者,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应注意如下问题:

1、有病须求医

认识疾病一般需要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及生物化学等各方面的知识,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还须充分了解药物的药理学、毒理学、药效学及药代动力学等知识。这些技能,即使是医生,也需要多年的积累和学习才能逐步掌握。许多患者依据对疾病的一知半解或“久病成医”的治疗经验自行用药,往往只关注对疾病“本病”的治疗,而忽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只关注药物的疗效,而忽视药物的毒副作用,最终导致延误最佳治疗时间、治标不治本,掩盖病情或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等事件的发生。因此,强烈建议患者有病须求医。

2、服药勿贪多

不少患者生病后希望通过多吃药来尽快解决病痛,往往会买上好多种类药来吃。这种做法是非常错误的。一方面,由于许多药物彼此之间配合使用的药理、毒理学特点尚不明确,将多种药物同时应用可能会产生降低疗效,增加毒性的后果;另一方面,由于许多药物本身就是复方制剂,多种药物同时应用有可能导致重复用药,客观上增加了某种药物的整体剂量,因用药过量而产生不良反应。当然还要牢记的用药一般法则是吃口服药物可以解决问题的,就不用静脉给药,这也是避免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的最简单而有效的手段。

3、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中记载的不良反应

服药前,许多人只注重药物的治疗效应而不重视其不良反应,事实上,药品说明书含有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等重要信息,是患者安全用药的主要依据。专家提醒服药前应通读药品说明书,尤其是说明书中的适应证、用法用量、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等几项内容要重点阅读,如有疑义,应及时向医生和药师咨询。

4、切勿滥用中药

许多患者一直认为中药是最安全的,其实不然,中医理论中很早就有“以偏纠偏、以毒攻毒”的说法,即是说医生治病,是应用药物的偏性(毒性),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药滥用导致中毒或不良反应的案例并不罕见,如滥用人参导致严重不良反应,甚至还有引起死亡者。另外,巴豆、苍耳子、六神丸、雷公藤、甜瓜蒂、木通、苦楝子等药物也有导致死亡的报道。长期服用带朱砂的成药,如朱砂安神丸、活络丹、天王补心丹而致汞中毒的事例,也屡有报告。因此,不要认为服用中药就一定是安全的,中药也须遵医嘱使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