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理暗示与医缘性心理疾病

(2011-04-18 09:50:34)
标签:

健康

分类: 医生诊室
    暗示可治病也可致病。对于暗示性较高的人,不良暗示极易导致心理疾病。医务人员不当言行致病就属于此类。
  患者在疾病的诊治过程中,往往对某些检查手段和手术产生恐惧心理;此外,病人及家属之间的不正确的议论和推测,医务人员的言语不当,以及危重病人的死亡等等,都会使患者产生种种负性心理反应,引起医缘性心理疾患,也称“医疗心理反应综合症”。其表现为:

  医缘性精神创伤。医护人员如果出言不慎就会使患者蒙受不应有的精神创伤,且后果严重。如某医院的一个医生在训斥一个病人时,旁观的一位心脏病患者听后,情绪受到强烈影响以致出现急性心力衰竭。
  负性心理交叉感染。一般而言,住院病人比门诊病人更关心自身疾病的预后和疗效,病员之间的“信息交流”更为频繁。其中意志薄弱者极易成为负性心理交叉感染的受害者。有一个青年男性,因患病毒性心肌炎后遗症入院,起初毫无自觉症状。一个星期后,病人感到心慌心悸、胸肋疼痛。且日趋严重。然而经心电图反复检查并未发现恶化迹象。经过了解,此种情形是由于同病室的一位冠心病患者突发心肌梗塞而死亡,加之病员之间私下不正确的议论,使他受到严重刺激和暗示所致。
  医疗恐惧症。平时很少去医院的某些患者,对医生采取的诊断措施和治疗方法感到恐惧,对于手术更是提心吊胆、疑虑重重,对别人的好意劝慰将信将疑,常怀疑别人议论自己的病情。性格内向的患者多表现为沮忧郁、丧失信心;性格外向的人则表现为易动感情、怨天尤人。罹患癌症的人一旦得悉自己的诊断后,往往恐惧惊慌,焦虑不安,以至心灰意冷,悲观消极。
  预防医缘性心理疾患,需要从医患两方面做起。医务人员要力求掌握心理治疗方法。患者则要正确认识和对待疾病。一旦患病,要抱有“既来之,则安之”的态度。家属、亲友、医务人员应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心理防线”,在此基础上治疗,使病人早日康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