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三岁一个代沟。”这虽然有点夸张,但也道出了一种倾向。据统计,70%以上的家庭父母与子女之间存在着严重的顶牛现象。由于两代人经历的社会背景及双方在知识修养、生活阅历的差异,使得他们在人生的许多方面产生了距离。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代沟”。代沟,即两代人之间的心理距离,正是这种心理距离常常引发两代人之间的心理冲突,冲突的结果或者一方屈从于另一方,或者两败俱伤,给两面三刀代人的关系带来更大的裂痕。当代青少年与父母的代沟冲突较为普遍,双方各有许多难言之隐。但一般认为主要是因为父母不能理解孩子。其表现如下:1.父母也曾经年青过,但是,他们现在长大了,“好了伤疤忘了疼”。所以,他们不理解孩子的喜怒哀乐。他们虽然当年也为能拥有一顶绿军帽而睡不着觉,可是现在看到孩子“追星”却气不打一处来。孩子失恋了,他们本应该安慰安慰,可是,他会说你是吃饱了饭撑的,小小的年龄谈什么恋爱?他们忘记了当年插队时他们才十五六岁也躲到高粱垛后面说悄悄话的情景。2.父母因为自己年龄大,经验丰富,所以总是倚老卖老。他们常说的一句话是:“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都多,我走的桥比你走的路还长。”经验能说明什么?有的经验是有用的,有的经验是人前进的阻力。就拿种地来说吧,农民种了几千年的地,还不是弯把犁杖老镰刀,那能代表先进吗?因为经验,他们有了更多的思维定势,他们保守。所以他们对孩子的异想天开,总是不理解。有时异想天开就是石破天惊!3.父母因为不善于学习,落伍了,所以对于孩子的一些正常的行为不理解。比如孩子玩电脑,他说那有什么意思,不如多背几首诗!你说比尔"盖茨会背几首唐诗?迈克"戴尔会背几首宋词?他们不懂,这电脑,这网络,就是孩子通向21世纪的成功之路。4.父母因为太成熟了,有些老气横秋。因此,斗志弱了,嗅觉迟钝了。所以他们总是不理解孩子的敏感,不理解孩子的前卫行为。他们经常嘲笑孩子的不沉稳,经常嘲笑孩子的不老成,总感觉孩子毛手毛脚。哪里知道,正是因为不成熟,才有可塑性,正是因为不成熟,才有发展前途,等到一切都圆滑了,那就意味着生命在走向衰落,人生在走向死亡。为什么战士都要年轻人?为什么历次复兴运动的先驱都是年轻人?答案是不言自明的。5.家长总是不理解孩子为什么小毛病总是改不掉,总是不断地出错。可是,抽烟有害哪个家长都知道,而又有多少家长戒烟了呢?家长里有几个人不懂得喝酒对身体有家的道理,可是又有几个人不喝酒呢?家长们都懂得玩物丧志的道理,可是迷恋红十、麻将、游戏的家长还少吗?6.父母总是不理解孩子为什么笨手笨脚,什么也不会干,什么也不爱干。可是有谁知道,这都是家长造成的,是家长不让他们做家务。在孩子对家里的活挺感兴趣的时候,家长总是对他们说,你好好学习吧,家里的活有爸爸妈妈呢。等到他们学习失败,想让他们干活的时候,他们已经不再愿意,因为没有这个习惯,也没有这个能力。……在青少年阶段,青少年要求摆脱父母的束缚,按自己的意志生活,而父母又不能理解子女的这种独立的需要,因此亲子关系紧张、不协调,两代人之间常常缺乏交流和沟通,彼此产生的抱怨和误解。对青少年来说,不良的家庭气氛会影响其个性发展和人格塑造,同时会对学习产生障碍。因此,减少或消除两代人之间的心理差距是至关重要的。(一)正确,诚恳的态度代际理解是消除两代人隔阂,促进亲子关系向和谐转化的一个良好途径。代际理解是指两个世代之间在行为方式、生活态度以及价值观念方面的认同,是为了缩小和消除年轻一代和老一代由于年龄、经历、社会地位以及所受教育不同带来的各种差异,达到彼此适应的一种认知行为。要达到代际之间的相互理解,首先必须采取正确的诚恳的态度。1.相互尊重:父母要与子女进行有效的沟通,便要像朋友式地交流思想和情感。家长应该多倾听子女的说话,允许孩子说出不同的观点,而不是专制地以自己说的为准则。2.相互信任:对于青少年来说,信任是他们与父母之间关系中最敏感的问题,也是冲突的焦点。如果父母能给予子女充分的信任,子女反而会向着他们所期待的方向发展。3.相互体谅:父母和子女在希望对方在某些方面接受自己的意见的同时,必须准备在另一些方面接受对方的意见。如果双方都能移情性地从对方的立场和观点出发去体察其心理需要和个性特征,那么父母和子女之间能取得相互谅解。父母应该理解孩子那些既成熟又不失天真稚嫩的相法,而子女则应该体谅父母望子成龙的迫切愿望和对自己关怀备至的一片爱心。(二)恰当的沟通方法代际之间具备了良好的心理态度,还要选择恰到好处的沟通方法,以便自然地相互交流,彼此理解。1.家庭共同活动:可以抽时间组织家庭成员共同参加各种活动,在活动中达到彼此沟通与理解。如:集体劳动、共同打扫卫生等,在合作中体会相互之间的关心和帮助,创造出温暖的家庭气氛;假日共同外出郊游,形成一些共同的兴趣爱好以拉近彼此的距离;一起看电影,通过对电影的评论来了解各自不同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等等。2.交谈:只要彼此之间具备了开放和平等的心理和良好的态度,能够像朋友那样坐下来交谈,克服不耐烦的情绪,平心静气地听完对方的倾诉,并作出相应的回馈,交谈无疑不失为一种增进理解的好方法。有一件事,叶蓉的母亲——冯老师一直记得。那是叶蓉上小学的时候,有一阵子,她突发奇想,闹着要读舞蹈学校,一次哭闹了整整一晚,半夜了还在床上呜咽。冯老师没办法,她把女儿叫起来,温言道:“我们认真谈谈吧。”女儿也不时地插入意见,经过深讨,女儿心平气和地放弃了她的“一时冲动”。在交谈中父母不要用高高在上的尊长的口吻。当双方意见相佐时,不要立即强求统一,可以各自保留意见或选择一个“折衷性”的观点。3.父母主动接近孩子:父母可以经常和孩子谈论自己的工作。这样既可以使他们觉得父母是把他们当大人看,又可以使他们从中学到不少东西。同时,父母应该多与子女在一起,别频繁外出,也不要工作过度。4.多发现子女的优点:对长大的孩子,切不可不经过了解就给予不公平的批评。青少年时期孩子的自尊心特别强烈,父母不应该说任何使孩子感到“丢面子”的事,尤其是和他的同伴在一起时,更不能轻易批评他。父母应该多发现子女的优点,以表扬和鼓励来代替喋喋不休的嘱咐和批评。总之,代际之间的差距并没有构成不可逾越的鸿沟,并没有构成解决不了的问题。只要父母和子女都能寻找机会交换意见,相互了解,并从对方的立场和观点去设想,减少两代人之间的心理差距、消除彼此间的隔阂也就容易多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