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羲之(晋)

(2008-03-02 11:29:31)
标签:

文化

分类: 心理情感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原籍琅琊,定居山阴。我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被后人
尊称为“书圣”。王羲之48岁任会稽内史,永和九年(353)三月初三,与谢安、孙绰等42
人修禊兰亭,写下了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这篇序言,不仅文采斐然,
书法艺术更是精美绝伦,为千余年来书家所公认。这实际上也是王羲之书法艺术的顶峰。
正因为此,兰亭雅集也被千古传颂,流至今,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兰亭集序·神龙本(晋)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 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快雪时情帖(晋)王羲之
纸本/纵23公分/横14.8公分

  释文: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山阴张侯。

  王羲之(约 303-361 ),祖籍山东,出身仕族世家,西晋未随父南渡,作过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东晋永和年间( 345-356 )去职,与东土名士水之游。热衷诗歌,音乐与书法。他学书历程是由近而古,转益多师,取资广博,尤其精研体势,将秦篆汉隶各种不同的笔法,融于真行草体中,形成最佳体势,所以唐朝人称颂他“兼撮众法,自成一家,为万世宗师”。

  这是一件行楷书短简,内容是大雪之后友人问候。明代鉴赏詹景凤指出,此迹笔法圆劲古雅,意态闲逸,对赵孟俯的行书有很深的影响。从用笔来看,此帖多圆钝的用笔,点画勾挑都不露锋,结体平稳实称,在优美的姿态之中,流露出质朴内敛的意韵。乾隆皇帝极珍此迹,誉之为“天下无双,古今鲜对”。乾隆十一年,他将此迹与王献之的“中秋帖”,王旬的“伯远帖”全称“三希”实藏“三希党”中。

姨母帖(晋)王羲之
丧乱帖(晋)王羲之

   《丧乱·二谢·得示帖》均为唐摹王羲之尺牍,行书。纸本。现藏日本帝室。帖上还引有朱文“延历敕定”三印,延历相当于我国唐德宗建中三年至唐顺宗永贞元年,可见此帖是唐代传入日本的。《丧乱·二谢·得示帖》笔法精妙,结体多欹侧取姿。有奇宕潇洒之致,是王羲之所创造的最新体势的典型作品。

平安帖(晋)王羲之
二谢帖(晋)王羲之

   《丧乱·二谢·得示帖》均为唐摹王羲之尺牍,行书。纸本。现藏日本帝室。帖上还引有朱文"延历敕定"三印,延历相当于我国唐德宗建中三年至唐顺宗永贞元年,可见此帖是唐代传入日本的。《丧乱·二谢·得示帖》笔法精妙,结体多欹侧取姿,有奇宕潇洒之致,是王羲之所创造的最新体势的典型作品。

   此帖书法自然洒脱,纵笔迅疾,恰如惊猿脱兔;驭笔徐缓,又如虎踞龙盘,抑扬顿挫,极有节奏感,是纵擒有度之作。

孔侍中帖(晋)王羲之

   《孔侍中帖》和《频有哀祸》,王羲之行书,二帖连为一纸。纸本现藏日本前田育德会,与《丧乱·二谢·得示帖》同为唐代流入日本的王羲之名迹摹本。《频有哀祸·孔侍中帖》在活泼的行书笔意中带有凝重之感。在章法结体上又显示出欹侧取妍的艺术效果。

游目帖(晋)王羲之

   游目帖》,十一行,一百零一字,藏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毁于广岛原子弹爆炸事件。其书纵逸蹈厉而多变化,然法度森严,线条间极富张力,精神外耀。

远宦帖(晋)王羲之

   释文:

   “省别具足下大小问为慰多分张念足下悬情武昌诸子亦多远宦足下兼怀并数问不老妇顷疾笃救命恒忧虑余粗平安知足下情至”

都下帖(晋)王羲之
初月帖(晋)王羲之

  
   《初月帖》,纸本,辽宁省博物馆藏。此帖为《唐摹万岁通天帖》之二。王羲之父名“正”,为避父讳,正月”书为“初月”。首句‘山阴羲之报',知此帖写于山阴。山阴是会稽郡郡治所在地。穆帝永和七年(三五一年)王羲之赴山阴为会稽内史,其年四十九岁。此帖当是其四十九岁以后所写。此帖是王羲之留存至今最好的书帖之一。此帖用笔、结字和章法都有章草的特点。
梁陶弘景在与梁武帝《论书启》中云:‘逸少自吴兴以前,诸书犹为未称。凡厥
好迹,皆是向在会稽时永和十许年中者。'此书正当其时,大有晋人倜傥风流、傲物 任情的俊气,逸笔草草,率意畅达,天真自然。

  释文:初月十二日,山阴羲之报。近欲遣此书,停行无人,不办遣信。昨至此,且得去月十六日书,虽速为慰,过嘱。卿佳不?吾顷患殊劣殊劣。方陟道忧悴,力不具。羲之报。

频有哀祸帖(晋)王羲之

  《频有哀祸帖》草书,纸本,现藏于日本前田育德会。字间倾侧、俯仰、钩连,笔画轻疾、圆转、牵引,结体多有取横势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王献之(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